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無須悲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9-17 08:33:47


的確,中國的一些經濟指標表現不佳。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在中國股市暴跌後,有人認為中國正成為世界經濟的主要不穩定因素。但關於中國經濟,不應對一個個指標反應過度,重要的是從中長期觀察中國的經濟政策。

  日本《金融財政商貿》周雙刊9月7日載文《中國經濟還行嗎?》,文章說,的確,中國的一些經濟指標表現不佳。社會用電量、鐵路貨運量、新增人民幣信貸均走弱。不過,如果看到以下一些指標之間的背離,并冷靜分析其主要原因,就不需要對中國經濟過度悲觀,反倒可以認為這些背離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第一,經濟增長率與就業之間的背離。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4%,是1990年以來的最低,但城鎮新增就業人口超過1300萬。今年第一、第二季度累計新增城鎮就業崗位718萬個,目標達成率為71.8%。由於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比例在上升,其就業人口所占比例已高於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GDP比例從2010年的43%上升至2014年的約48%,就業人口所占比例從2010年的35%上升至41%。就業是李克強總理最關注的事情之一,他反複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目前就業情況基本上保持穩定。

  第二,用電量、鐵路貨運量與經濟增長率的背離。

  煤炭占中國能源消費總量的70%,大約一半的煤炭依靠鐵路運輸,因此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一直被視為經濟實際狀況的反映。但隨著能源結構的變化和單位GDP能耗的下降,用電量、鐵路貨運量等指標與GDP的相關度降低。在社會融資總額中,銀行的人民幣貸款所占比例近年也在降低,信托融資等影子銀行影響擴大,企業籌措資金的渠道呈多樣化。在此狀況下,傳統的銀行融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在降低。

  第三,貨幣供應量(M2)與價格的背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