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培植創新基因 中國需要“博雅教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1-04 21:50:50


老師及學員在古琴室上課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現已成為共識,“萬衆創業、大衆創新”“互聯網+”“環保創新”等針對當下問題的戰略也相繼提出,但對於如何讓創新思維扎根中國并延續下去,較少探討。

  《聯合早報》1月2日載文《中國需要博雅教育培植創新基因》,文章說,中國“山寨文化”盛行,有歷史和制度的原因,但簡言之,就是中國文化和社會中缺乏創新基因。杜威曾指出,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曼海姆也曾說過,只有通過人本身的改造,社會重建才成為可能。如此看來,對人進行改造的教育,應被視為創新戰略的重點,通過對教育系統的審視和改變,在中國社會裡培植出創新基因。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發展上實現了巨大跨越,教育方面也成績斐然。2012年,中國政府教育投入首次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達到了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綫;目前,全國有985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計劃代號)39所,211大學(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計劃的代號)100多所,省市重點中小學無數;在2009年和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一個由OECD籌劃的針對全世界主要國家15歲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方面學習水平測試的項目)中連續排名第一;今年也有本土科學家屠呦呦打破科學諾貝爾獎的零紀錄。

  即使如此,也不得不承認,中國不是教育強國。對照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盡管它們也有各種問題,也對自身的教育體制充滿批評和焦慮,但總體而言,它們仍然是當今世界經濟、軍事、科技、管理、教育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領袖,不斷創造和輸出價值觀。在它們硬實力和軟實力的背後,就是人才和教育的力量,特別是博雅教育(又稱“通識教育”)。

  博雅教育源自古希臘,是相對於以職業訓練為目的的“偏狹教育”(illiberal education)而言的,融人文學、社會學和科學為一體,旨在閑暇中發展理性,培養“善德”和審美情趣。經過漫長的中世紀的壓抑,博雅思想在文藝複興後回歸歐洲并得以發揚。其後,在工業革命大潮中,隨著科技和資本主義的飛速發展,社會分化複雜且謀生越來越依賴專業化,反職業教育的博雅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