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杜絕票販子,也需供給側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2 21:50:07


  中評社香港2月2日電/近日,“票販子”這個詞登上了中國網絡熱詞榜。一是因為一則視頻,醫院專家號從300元(人民幣,下同)被炒至4500元還求而不得,女子怒斥票販子;另一個是中國開啓“春運模式”,火車票販子也就集體出動了。如果把中國民衆對於票販子這些又愛又恨的情感僅僅當作民生問題去調節,顯然是低估了票販子們的影響力。

  美國《僑報》1月30日載文《杜絕票販子,也需供給側改革》,文章說,票販子這種職業的存在,至少目前在任何國家都不能被視為合法。網絡上有一個名叫Christina H的老外列舉了6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其中之一就是“黃牛”,也就是俗稱的票販子。老外無法理解的是,在海外,比如蘋果新品發售、明星演唱會之類的娛樂性消費,人們也許會在營銷鼓動下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但為何在中國,買火車票、到醫院看病、給孩子報名上學等民生領域,人們也會如此“瘋狂”,從而讓票販子有機可趁?

  輿論中一直有論調稱,如果沒有票販子,也許更買不到票。正是這種無奈的縱容,給了票販子更大的自信。價格翻了15倍的醫院專家號照樣供不應求;鐵路警方每年春運期間加大警力抓捕票販子,但同樣的問題來年還會卷土重來。

  掛不上號,買不到票,排不盡的隊,民生問題的硬傷,痂結得越來越厚,為何總也治不好?揭開一看,真正的症結原來在於市場供需的不平衡。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