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供給側改革是當前中國醫改的重點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13 18:21:54


供給側改革是當前中國醫改的重點(來源:新華網-思客)
  中評社香港5月13日電/“看病貴”問題正在得到逐步緩解,“看病難”仍然突出

  自2009年以來,隨著醫改的全面推進,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醫療服務體系和全民醫保制度建設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值得首肯的是,得益於國家公共財政的投入貢獻,中國初步建立了覆蓋95%以上人口的全民基本醫保制度,絕大多數居民因此受益。實證研究也表明,“看病貴”問題正在得到逐步緩解。

  “看病難”仍然突出

  與此同時,無論基於人們的看病體驗,還是研究證據,“看病難”問題似乎未見明顯改善,特別是“擁堵”似乎還是常態。客觀而論,看病難問題確實比看病貴更艱巨複雜,所需的改革時間更長也在預料之中。但是,認真分析現行醫療服務體系的結構和機制,不難發現其“解難、治堵”的空間潛力其實還很大,資本要素水平並不低(中國與美國的千人床位之比為4.8:3.1)。如果改革有方,完全可以解決得比現在更好、更令人滿意一些。這取決於我們能否正確“診斷”現有服務體系的結構性問題和資源配置問題。

  事實上,通過對中外醫療服務體系的比較分析,不難發現兩個關鍵特征堪稱最具中國特色。第一,中國醫療服務體系主要以醫院為中心進行資源配置和提供服務。這裡所指的醫院和民眾心目中的醫院完全一致,它不僅僅指三甲大醫院,還包括坐落在各地市縣的各級醫院。第二,醫生是公立醫院“單位人”,是醫院“固有資產”的一部分。人們也對此習以為常,都接受了這種“天經地義”的從屬關係。基於以上兩大制度特征,以公立醫院為主的中國醫療服務體系自然形成“倒三角”的資源配置結構。然而,服務供應側的“倒三角”畢竟要面對現實需求側的“正三角”,頭對頭的矛盾由此產生,看病“擁堵”注定成為現有體制無法擺脫的系統性毛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