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超越地域標簽 紐約中國藝術展呈現多樣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14 08:56:04


周滔的2016年雙屏錄像作品《咽喉之地》在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出。(美國《紐約時報》網站)
  中評社香港12月14日電/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喜歡談論關於全球化的宏大項目,它們一直在挑戰一個陳舊的觀念:藝術家是可以根據地域歸為一些自然的群落的。然而事實依然是:西方藝術家能够獲得個展,而美國和歐洲之外的藝術則通常是通過以地理區域為主題的展覽展現給觀衆——它們把各不相同甚至毫不相幹的藝術家按照國家或區域混合到一起。

  據美國《紐約時報》12月7日報道,習慣問題只是次要原因,資金來源才是主要的。雖然策展人和藝術家可能對地理框架有所懷疑,但捐款人很喜歡這些概念。

  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最近的三場展覽展示的是新近從南亞、東南亞、拉美和中東購得的作品,該購藏項目由瑞士銀行瑞銀資助,2012年,該銀行在接受采訪時稱,“我們正在重新關注面向新興市場的戰略,這個項目似乎與我們的戰略非常契合。”但有些人尖銳地批評它們忽視差異,對非西方藝術進行隔離。

  現在,一場名為“故事新編”的新展覽展示了來自中國的當代藝術,雖然它也做出了一些地域即宿命的可疑暗示,但要優於之前關於該地區的展覽。這次展出的作品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地區的7名藝術家個人或團體,這些作品都是受古根海姆博物館委約創作的,命中率要高於一般水平。不同於那三場地區藝術大掃貨,拼命給毫無共同之處的東西貼上統一的標簽,這場展覽更具開放性,它通過自己的多樣性隱晦地譴責了自己存在的原因。

  “故事新編”的藝術家們都出生於1970年至1980年,包括博物館的助理策展人翁笑雨和羅馬21世紀國家藝術博物館館長侯瀚如挑選的幾位。侯瀚如也是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顧問策展人,正在為該博物館在全球背景下探討中國藝術的一個規模更大、更具雄心的展覽提供咨詢。

  “故事新編”以錄像作品為通用語言,但也有一座巨大的雕塑:一個裝備著擦刷器的瘋狂工業機器人,被安裝在一個房間大小的透明小室裡。這個項目是北京藝術家夫婦孫原和彭禹創作的,他們被譽為中國版的“口無遮攔的孩子”。那個機器人按照一套規則,把有著糖漿的粘性和血液的顔色的液體拖幹淨:感應器探測到液體流過某個界綫時,機器人手臂猛撲下去,把液體從地板上擦幹淨,濺到白色的畫廊墻壁上,就像一部砍殺電影。它顯然是在略帶牽強地暗喻電腦算法和自動化潛藏的社會危險,也是一個相當昂貴的Snapchat誘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