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首屆東坡海南論壇 兩岸學者相會論道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2-31 12:13:36


台灣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著名道家研究學者陳鼓應(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電/2016年是蘇東坡誕辰980周年,而蘇軾曾被貶謫至海南儋州,為紀念蘇軾對海南文化教育建設的貢獻,繼承和發揚蘇軾的思想精神,首屆“東坡海南論壇”於2016年12月28日在海南省澄邁縣“東坡書堂”舉行,兩岸文藝史哲等領域的著名學者圍繞論壇主題“蘇軾精神背後的思想共鳴”講經論道,展開一場澆灌心靈的思想文化盛宴。

  此次活動由環球時報社主辦,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台灣)、中國人民大學畫院、中國文化院(香港)共同協辦,富力地產、精視教育和宣世國際共同承辦。論壇分為三個子議題,分別從作為“詩人”、“行者”和“食客”的蘇軾,探討蘇軾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情趣及人文情懷,蘇軾波折一生中的精神境界與達觀心態,以及蘇軾生活方式中的情趣與康養理念。

  此次論壇由享譽國際的道家文化研究學者、台灣大學和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陳鼓應先生擔綱主講嘉賓,他從蘇軾繼承莊子和老子思想的角度,指出蘇軾的詩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代表一種“視角主義”(perspectivism),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位看待同一件事情,就會產生不同的觀點,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換位思考便十分重要。此外,陳鼓應先生還從“人情、天情、道情”三個層次層層遞進的角度,來解讀蘇軾的《前赤壁賦》。

  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先生在演講中則表示,他認為一個偉人必須具備天賦、機遇和態度三個條件,其中機遇包括了幸與不幸,而不幸的磨難有時正是成就詩人和偉人的特殊機遇,至於能否把握特殊機遇則取決於處世的態度。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代文學會理事長金榮華先生認為,中國文人都是儒道兩家的,得意的時候都是儒家,失意的時候要靠道家治療心情,蘇東坡的一生也是如此。可以說蘇東坡的情懷就是我們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情懷,因此中國文人普遍對蘇東坡的詩詞有很高的認同。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副院長王乘表示,蘇軾是炎黃子孫共同的文化記憶,一千多年來他在文學、思想各個領域里昭示著中華兒女不斷前行。蘇軾的生活態度和思想境界更值得我們學習,他在生活中隨遇而安,無論受到多麼沉重的打擊,不管面臨多麼險惡的環境,都不能澆滅他的熱情。在審美要求的層面上蘇軾提出的“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這是中國繪畫審美對於形與神的最高詮釋。

  東吳大學楊振良教授指出,蘇東坡曾說過“莫愁前路無知己”,這恰恰體現出他對於生活的態度。他認為生是一種喜悅,老是一種過程,病是一種調整,死是一種休息,這是一種非常達觀、入境隨俗的態度,用這樣的一種方式面對生活,才是真正的好生活。

  中國文化院(香港)吳建芳總經理演講時表示,蘇軾雖然一路遭遇貶謫,但仍留下千古絕唱的詩詞而造福現代,而他每到一個地方都成為旅遊文化名城,為當地的旅遊資源注入深刻的文化內涵。他的一生深受儒釋道的影響,性格豁達,遇到逆境的時候樂觀面對,時時為人民謀福利。他的文章雖沒有歌功頌德,卻磅礴大氣。他的工程只有利民工程而從無面子工程,為人為官,皆為典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