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穆迪下調中國信用評級不公 暴露雙重標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1 10:30:11


 
缺乏依據 忽視中國公共債務特殊性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9日發表文章香港經濟學家劉遵義的文章《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穆迪下調中國的信用等級缺乏依據》稱,穆迪自1989年以來首次降低了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這并不合理。

  劉遵義指出,中央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不高,而且其中超過99%以人民幣計價。他認為,中國償還這些債務應當沒有任何困難,正如公共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接近100%的美國在償還其債務——都是以美元計價——方面應當沒有任何困難一樣。這兩個國家只需印制更多的錢來償付各自的債務。

  與美國的公共債務不同,中國公共債務中的絕大部分是由中國公民持有的,即使是中國債務被出售,這筆錢的大部分仍將留在中國,這對外匯市場或是人民幣交易匯率來說幾乎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劉遵義還指出,信用評級尚未證明是對經濟和金融壓力的有用預測指標。沒有一家信貸機構預測到了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的垮台,以及隨之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

信用評級未能理解中國經濟全貌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30日發表社論《穆迪下調中國信用等級未能見全貌》稱,盡管穆迪調整之後的評級反映出合理的擔憂,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成為反映中國經濟改革能力或是其基本因素的一個良好指標。

  中國財政部提出了一個理由充分的反駁,應當有助於消除外國投資者的擔憂: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高於預期的6.9%,中國的結構性改革需要時日,但正在取得成果。財政部還表示,穆迪和其他外國機構可能沒有充分理解中國在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與此同時,香港遭遇降級是一項附帶損害,穆迪認為這與香港和內地日益密切的經濟聯系直接相關。但是,正如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指出的,盡管與內地日益融合,香港仍有獨特的競爭優勢,如法律制度和金融服務。

  信用評級為投資者和借貸者提供了一個簡單而有用的指南。但是,它并不能免除理解一個像中國這樣複雜的混合經濟體的必要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