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韌性更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8-08 14:33:59


  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GDP同比增長6.9%,主要指標好於預期。2017年中國經濟半年報發布之後,中國經濟持續成為國際社會熱議的話題。在諸多機構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之後,對中國經濟的深度剖析也逐一登場。在國內外專家的評價當中,“韌性”成為高頻詞匯。中國經濟韌性十足並日益增強,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

  發展戳穿“唱衰”謊言

  “再一次,中國經濟有力駁斥了喋喋不休的否定主義者的悲觀論調。”在《中國經濟為什麼韌性十足》一文中,美國經濟學家、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高度讚賞中國經濟的韌性。他說,悲觀主義者總是用看待本國經濟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經濟,過去和現在,這種看法都是錯誤的。

  幾個月前,有預測稱今年中國GDP增速低於6.5%,並將在明年下跌至6%。而中國經濟上半年6.9%的增速,延續了去年末的向好態勢,並打破對中國經濟脆弱性的認知。

  德國《世界報》報道稱,中國經濟火車頭正在開足馬力向前進,並以此戳穿了多年來唱衰中國經濟的全部謊言。《歐洲新聞》網站則特別指出,超預期的經濟數據顯示出中國經濟增長具有較強韌性。

  實際上,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的韌性早有體現。1998年至1999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中國GDP增速暫時放緩至7.7%,但在接下來的10年裡重新加速至10%以上。2008年至2009年,全球深陷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依舊保持了9.4%的年度增長。

  “當亞洲金融危機這場泛地區惡性傳染病過去之後,我們發現中國經濟僅受到了輕微的影響。”“中國經濟在全球金融危機裡展現出的韌性同樣令人信服。”羅奇這樣評價道。
改革集聚轉型動力

  “一個有韌性的經濟,就是政策和體制總能在關鍵的時候做出適應性的改變,去激勵一輪一輪更新和更有效率的經濟活動,在價值上衝銷上一輪增長擴張可能留下的代價。”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曾這樣論述中國經濟的“韌性”概念。

  在許多外媒評價中,“改革”也正好成為觀察經濟發展動因的關鍵詞。法國《回聲報》刊文指出,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有力格局,得力於改革釋放紅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為經濟新動能的培育與壯大提供了有利條件。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工業產出以及消費市場發展均超出預期。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日前表示,中國目前處在一個終端需求初步企穩、生產性投資回升、存貨回落的再平衡過程。未來要做好加法,即老經濟加上新體制、新機制、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這正是供給側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在中國這樣一個體量龐大的經濟體中,發展的韌性和回旋餘地很足。從拉動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消費比重日益提高,巨大的內需創造了穩定的市場。加上中國經濟結構轉型,新的動力正在集聚,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將為經濟韌性提供更大的支撐條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