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要再天然認為“海歸”就該拿高薪
http://www.CRNTT.com   2017-09-28 16:10:07


  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鍍金式海歸”面臨淘汰,留學生年收入從幾萬元到上百萬元分化嚴重。

  新華社近日的一篇報道,揭示了回國留學生收入分化的現象。據悉,不少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將“是否掌握獨特技術或技能”作為分割線,將“海歸”群體劃分為“小海歸”與“大海歸”。所謂“鍍金式海歸”,是指留學生到國外走一遭,雖然接受了歐風美雨的洗禮,但也僅限於此,沒有本領與視野上的實質提高。有些甚至只是花了一年時間拿了一個文憑,也就可以稱為海歸了。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一些關於“海歸”找工作難、起薪低的新聞,都會讓許多準備留學的人心生疑慮。其實畢業剛開始找工作,被開低價也屬正常。有過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起薪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的真正價值,往往要經受幾年考驗之後才會逐漸體現出來。

  我們沒必要妖魔化留學這件事,不過“海歸”不再神秘也已經是常識,“海歸”這些年在國內的待遇,不是天堂跌到了地獄,只是從夢境回到了現實。

  “海歸”身份貶值,既是留學隊伍飛速壯大導致的稀釋效應,也是由於社會日趨開放、中外交流日趨密切,用人單位不再容易被忽悠,有些則是吃過虧長了記性。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泡沫早晚都會破。

  這些年來,中國市場經濟日趨成熟,早就已經過了只認身份不認能力的年代。如今的中國,人們更看重的是績效,是一個人的能力,而不是一紙文憑。在許多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應該都有類似的體會:一個公司裡,往往集中了來自不同地方、級別的大專院校畢業生,而他們都是在同一個平台競爭的,靠本事吃飯,誰能最終“冒頭”或勝出,取決於做出的成績,而不是曾經畢業於哪所學校或取得什麼樣的文憑。

  某種程度上,一些“海歸”的貶值,其實也恰恰說明了中國市場經濟的成熟,以及整個社會人才評估愈發現代化。僅有普通文憑、缺乏技術與經驗的“小海歸”競爭力明顯較弱,而有多年實際工作經歷的“大海歸”仍處在人才金字塔塔尖。與市場需求脫節,“鍍金式海歸”面臨淘汰並不奇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