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為未來三年經濟發展“劃重點”
http://www.CRNTT.com   2017-12-23 12:11:36


 
  還有宏觀經濟原因。莫濟阿斯解釋說:“中國經濟在長期供大於求的狀態下運轉了20年。這是由於改革不到位,所有權不明確。企業有機會實現吸引國家資金的投資。他們生產產品往往不考慮需求量,由此出現了產能和產品過剩。在金融領域這以銀行系統累積壞賬、巨額企業債務、地方政府債台高築的形式反映出來。”

  中國領導人已經說了多年: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經濟應從過剩的產能和金融領域累積的過多債務中解放出來。

  如果中國成功解決這些問題,屆時經濟增長雖放緩,但將更均衡和協調。莫濟阿斯認為,“中國經濟處於結構調整階段。經濟增長數十年來基於投資和出口,而消費需求在GDP的結構中占的不够多。現在消費占比開始增加。這同樣是轉向高質量發展”。

  又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2月21日報道,為期三天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日在北京閉幕。會議提出了加強信貸管控,增加進口,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及治理環境污染等。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指出:“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德國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約爾格•克雷默表示:“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就是健康的、持久性的、均衡的經濟發展。首先就要放慢速度。此外,還要更多注重環保,國企需要解決產能過剩、負債率過高問題。政府首先要減少對企業的幹預,允許企業有更多的自主權。”

  新華社還強調了政府會加強對信貸的監控,會議指出今後三年,“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克雷默表示:“中國政府確實正在為降低負債率而努力,上一季度的統計數字顯示,國企負債總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穩定。也就是說,負債率仍然很高,但增幅已經為零。這可以被看做是為實現穩定邁出的第一步。”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