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電子身份證明年1月推向全國 這些事要注意
http://www.CRNTT.com   2017-12-27 15:40:06


  中評社北京12月27日電/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公共服務的身份認證與市場化企業合作,意味著公民個人的信息、數據在相關部門與企業之間構成了一種開放的連接與傳輸。那麼,如何在實現服務便利性的同時,保障相關的信息安全,仍需要拿捏好邊界。

  全文1222字,閱讀約需2分鐘

  “一部手機走天下”的夢想,似乎正在離每個人越來越近。25日,廣州第一張“微信身份證網上應用憑證”簽發,該證能為線上、線下政務服務以及旅館業登記、物流寄遞等實名制應用場景,提供國家法定證件及身份認證服務。該“證”首先在廣東試點試行該應用,預計明年1月推向全國。

  電子身份證

 通俗說,身份證“網證”就是身份證的網絡版或電子版。其一個直接好處,便是公民在辦理線上、線下業務時,只需通過“網證+刷臉”模式即可完成身份認證,無需再攜帶實體身份證和留存身份證複印件。既方便,也將有效降低身份證丟失、冒用的可能性。

  身份證明的電子化,其實早有發軔。去年12月,南寧就出現過首張“微信電子身份證”;深圳、哈爾濱等城市已開通了“電子駕照”;今年6月,武漢市公安局也推出了“電子身份證”。除此之外,當前在不少考場、車站開啟的刷臉認證,也屬此列。

  這些電子化證明模式的推廣,可以說是當前方興未艾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和AI技術在公共服務上的延伸,也預示著一個電子化身份證明時代的到來,或許比我們想象得要快。

  縱觀當前林林總總的電子化身份認證體系,大多都非行政部門“另起爐灶”,而是直接搭載和利用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及具有普及性的網絡應用平台。這等於將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服務,直接公共化。這種做法,不需要政府自己搭建平台,既節約了平台建設成本,也降低了民眾的適用、對接門檻。實際上,這也是“用戶思維”的一種體現,未來或將在更多公共服務領域被複制。

  身份證的電子化另外一重意義在於,為公共服務領域的“互聯網+”打好了基礎。因為身份證是公民身份證明的“元系統”,其他身份信息的電子化,以及任何其他公共服務的互聯網+都要以身份證為“地基”。就此看,身份證的電子化也有了基礎工程的重大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公共服務的身份認證與市場化企業合作,意味著公民個人的信息、數據在相關部門與企業之間構成了一種開放的連接與傳輸。那麼,如何在實現服務便利性的同時,保障相關的信息安全,仍需要拿捏好邊界。

  儘管身份證明電子化的初衷之一,便是為減少公民信息的洩露和盜用風險,但並沒有一勞永逸的技術手段來確保公民信息的絕對安全。現實中,往往越是技術密集型的應用,越具有脆弱的一面,其對相關風險的防範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因而在電子身份證應用上,信息安全仍是須臾不可鬆懈的底線。

  另外,公民擁有了電子身份證,並不等於僅靠一部手機就能“高枕無憂”。電子身份證的廣泛應用,要有一個完善而高效的線上政務辦事系統相對接。電子身份證並非是對實體身份證的完全替代,而是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讓民眾有更多便利的選擇。因此,推廣過程中應避免走向另一個極端,出現必須靠“網證”才能證明自己的現象。

  正因為電子身份證能為公共服務“互聯網+”打下基礎,所以每一步都宜走好。其關鍵就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應用須以安全為重,把握好信息自由流通和安全保護的邊界;二是,公共服務能力與技術應用應該適配,形成相得益彰之效。如此,電子身份證時代才能給社會以最大的紅利。

  (來源:《新京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