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認識印度經濟超過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8-03-16 10:13:28


 
  其實不管印度經濟能否超越中國,最值得關心的問題是印度的發展模式,是否能給中國有益的借鑒?正確地比較兩國經濟發展,應著眼於兩國是否能有效利用資源創造價值,經濟增長能否直接轉化為提高民衆的生活,而不是機械地比較兩國的經濟和生產規模。如果按照效率標准,印度的表現相對出色。由於印度的微觀經濟活力勝過中國,印度經濟的可持續性勝過中國。

  當下議論印度經濟超過中國經濟更具現實意義。從中印兩國經濟近10多年的表現看,似乎在印證黃亞生10多年前的結論。這個結論的深層次問題,似乎在印證已故中國經濟學家楊小凱關於“後發劣勢”(curse to the late comer)的論述。

  楊小凱說,有一位叫沃森(Watson)的經濟學家,提出了“後發劣勢”的概念,其意思就是說,落後國家由於發展比較遲,所以有很多東西可以模仿發達國家。模仿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模仿制度,另一種是模仿技術和工業化的模式。

  落後國家模仿技術比較容易,模仿制度比較困難,因為要改革制度會觸犯一些既得利益,因此落後國家會傾向於技術模仿。落後國家雖然可以在短期內取得非常好的發展,但是會強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給長期的發展留下許多隱患,甚至長期發展可能失敗。所以,要重視“後發劣勢”所產生的問題。

  楊小凱列舉了兩個例子:蘇聯,1930年代蘇聯用專制制度、國有企業和中央計劃,通過模仿資本主義成功的工業化模式和技術實現了工業化。這種短期的成功,卻因為憲政和法治的制度基礎設施沒有建立起來,結果俄國人民為此付出極高代價。

  另一個是中國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中政府堅持國營企業的主導地位,壟斷資源,很多私人企業就真的不如國營企業有競爭力。相反,日本政府抱著當個好學生的態度模仿資本主義制度,基本不搞國營企業,政治制度也學西方,搞政黨自由和議會政治,只是不肯放棄天皇的實權,結果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實現現代化的國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