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在美國非理性對華政策中保持理性
http://www.CRNTT.com   2020-07-27 13:05:10


2020年7月9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向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發表致辭。(外交部網站)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海外華僑華人有兩個沒想到:一是綜合國力第一的美國成為感染人數、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疫情至今未得到有效遏制,糟糕的防控表現與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很難對應;二是中美關系急劇下滑,從疫情之前的“貿易戰”快速演變為多方位、多領域對抗,不確定性增強,兩個大國之間前所未有的緊張局勢引人關注,令人擔憂。

  法國《歐洲時報》7月27日載文《在美國非理性對華政策中保持理性》,文章說,我們很難孤立地去看待美國疫情防控和中美關系現狀。因為這不僅僅是時間上存在同步:深層原因是美國對華策略的調整帶有明顯的“甩鍋”痕跡,在美國大選進入百日倒計時的當下,美國這種態度恐怕還會延續,甚至進一步加劇。

  當“政治正確”成為特朗普團隊的第一出發點,那麼將疫情政治化、把中美分歧擴大化,便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只是當一切都為“政治正確”綁架,國家間的衝突與對抗也就不可避免,而當此一旦上升至意識形態層面,或演化為一種民族主義情緒,那中美之間,合作將變得稀缺,僵局將不可避免。

  由此來看中美之間最近在“互相關閉總領館”之上的博弈,美方所為是上述對華策略調整的延續。從宣稱“病毒起源中國”到制裁華為等中國企業;從將部分中國媒體駐美機構列為“外國使團”到沒收部分中國美留學生電子設備;從呼籲建立“反華聯盟”到拋出一系列涉華法案;從美國軍艦航經台灣海峽、闖入南海到美方強行進入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館舍……半年多來,美國對華惡意行動不斷升級,其影響逐漸從政經領域向人文交流擴展,從宏觀向中觀、微觀蔓延,很多往來中美之間的企業和個體都已經感受到寒冬。

  再看中方的反制,在這一輪博弈中多屬於“被迫反制”。要求美國關閉駐成都總領館,是在美國要求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後采取的對等措施。因為多是被迫施策,中國的回應容易給人以被動之感覺,但實際上,中國作為主權國家,守住核心利益的意識非常明確——盡管不願意看到中美關系如此墜落,但對挑釁底綫的行為也絕不含糊。

  “互相關閉總領館”事件作為近期中美關系的典型縮影,一定程度上表明,華府決策者和政治精英的對華政策乃至外交策略正偏離理性軌道。近日,美國務卿蓬佩奧在尼克鬆故居前宣布美國對華接觸“失敗”,聲稱不能再繼續“與中國盲目接觸的舊模式”,還呼籲其他國家施壓中國“改變”。美國前總統尼克鬆1972年訪華,是中美關系的重要轉折點。美高級官員的這種非理性表態,已經到了令人費解的程度。更為不幸的是,特朗普上台以來,類似情況時有發生。回望過去40餘年,從中美建交到中美共生,兩國之間雖分歧不斷,但關系處理多處於理性維系之中。如今這種糟糕情況,讓外界大跌眼鏡,很多關於中美關系的經典論述可能被打破,中美之間“脫鈎”甚至走向“新冷戰”的可能性加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