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太空探索路漫漫,中國“天問”再塑裡程碑
http://www.CRNTT.com   2021-05-19 12:32:40


5月15日,航天科研人員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慶祝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陸火星成功。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15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成功著陸,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國印跡,這同時也讓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裡程碑。

  法國《歐洲時報》5月17日載文《太空探索路漫漫,中國“天問”再塑裡程碑》,文章說,火星是人類“星際探索”的首選目標,人類使用空間探測器進行火星探測的歷史幾乎貫穿整個人類航天史,而首次執行火星登陸任務的中國航天無疑是一位“新學員”,而此次任務的成功是一份優異的入學測試成績單。包括美聯社在內的很多媒體都引用專家的話表示,這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其技術難度超過登月。對於探測器著陸火星的難度在專業領域早有論斷,而傳說中著陸時的“恐怖七分鐘”也隨著人類數次成功抑或失敗的嘗試見諸報端,而天問一號首次著陸便獲成功,其背後技術“含金量”不低。

  據悉,天問一號是全球首次選擇一次性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步走探測方案。天問一號由環繞器、著陸平台和火星車三件套組成,環繞器進入環火星軌道之後可以一直帶著著陸巡視組合體,有充足的時間來選擇合適的著陸時機,這也減少了天問一號著陸的風險性。

  媒體對此也表示贊賞,法新社認為這是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一次重大勝利,BBC稱,中國在最近有關探索太空的努力中展現出了巨大能力。誠如此言,就在17天之前,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由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半個月的時間,兩項“首次”壯舉,這也展現了中國在航天領域的綜合實力。

  “天和”寓意“天空和諧”,而“天問”則象征著一種探索無止境的精神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在2000多年前發出的精神層面的呐喊,在當代國際太空探索的語境下,似乎道出了人類福祉的最終實現路徑,也與如今中國在太空探索事業中的追求如此契合,仿佛綿延數千年的文化隱喻。而路漫漫也正是目前中國太空探索的最佳注腳。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