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時間2021年9月17日13時34分,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安全順利出艙,身體狀態良好,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過去3年,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功只是其成功的一個方面。2020年,中國在科學出版物數量上躍居世界第一。
法國《世界報》9月28日載文《中國躋身世界科學大國行列》,文章說,中國科技力量最耀眼的象征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在太空。過去3年,中國在太空領域取得的成功倍增。中國是第一個實現月背著陸的國家,其月球探測器帶回了月壤樣本,這是此前只有美國和蘇聯才能實現的壯舉。今年5月,中國的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而歐洲的火星探測器要等到2022年才能升空。此外,3名中國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駐留3個月後剛剛於本月返回地球。
根據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法國前駐華使館科技參贊皮埃爾•雷明德提供的數據,自2000年以來,中國的科技研發支出增長達到經合組織所有成員國總和的80%。中國的研發支出占GDP的2.235%(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占GDP的2.19%——編者注),略高於法國的2.196%。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創新方面位居世界第12位,次於法國,但領先於日本。
在巴黎政治學院教授、曾在清華大學任教7年的中國問題專家巴爾梅看來,中國在世界科技舞台上的崛起得益於長期戰略。中國領導人曾表示,國家的未來取決於科技發展規劃,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必須共同發展才能使國家擺脫貧困,成為一個大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