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曬著太陽掙錢”?別讓農村光伏發電成套路
http://www.CRNTT.com   2021-12-15 12:13:15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光明日報評論,近兩年,很多地方農村的青灰色屋頂都被一塊塊藍色薄板覆蓋了,這些薄板的學名為分布式戶用光伏電站。數據顯示,我國有2.2億戶農民,截至2020年年底,安裝了戶用光伏的村民只有150萬戶,滲透率不到1%。業內預期,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戶用光伏產業是一片藍海。

  不過,也有媒體報道,現實中,戶用光伏並不像行業展望那麼光鮮,有農民不僅沒能獲得收益,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光伏貸”債務;還有農民檢查合同後才如夢初醒:原來不是自己把屋頂租給了公司,而是公司把光伏電站租給了自己。對此,相關企業表示,亂象是“個別企業和銷售人員”盲目發展,“他們不能,也不應該代表整個行業”。

  任何一個行業,當其處於快速發展期都會呈現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形。這中間,固然有眾多參與者缺乏辨別能力、跟風加入的因素,也與一些企業及推銷者為了衝業績而誇大宣傳甚至是虛假宣傳有關係。毫無疑問,光伏產業是一片藍海,戶用光伏產業因其極大的便利性而更具誘惑力。但如果相關企業和銷售推廣人員只強調這種便利性以及“躺贏”的特點,宣傳“曬著太陽掙錢”,這顯然失之偏頗,屬於選擇性披露信息。這種宣揚“不需要努力就能獲取財富、靠抓住一個機會畢其功於一役”的思路和做法,也存在極大的誤導性。

  一者,“曬著太陽掙錢”只是一種高度抽象化的表達,各地的實際情況並不一致。比如光照時間就是一個競爭性的指標,不可不重視,如果含糊宣傳“曬太陽”,無視各地光照條件差異,則南方農民恐怕要叫苦了。根據財政部等部委文件劃分,全國至少可以分為3個等級的資源區,各區之間光照時間差距很大。而這完全可以作為戶用光伏電站年發電收益的參考。

  再者,即便是戶用光伏電站,也絕非幾塊太陽能薄板那麼簡單,而是涉及數萬元到十幾萬元的投資問題。一般而言,全款購買、光伏貸款和屋頂租賃是3種常見營銷模式,前二者是農民購買光伏電站,區別為一次性付清貨款還是向銀行貸款購買;屋頂租賃則是企業負責設備和安裝光伏電站,農民只出屋頂。如果宣傳只強調“我司負責提供光伏設備和安裝,老百姓只用提供屋頂,不花一分錢,每年就能享受穩定收益”,則無疑埋下不少“雷”。要麼讓農民陷入“光伏貸”的套路,要麼長期沒有收益,甚至還有企業直接跑路,讓農民背上還貸負擔。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