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什麼西方拒絕接受中國的超級大國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22-01-13 11:32:39


2021年9月29日,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恩吉利國際機場,工作人員卸載中國援助的科興新冠疫苗。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1月13日電/西方知識分子對中國的超級大國崛起之路勢不可擋的現實理解有限。去年7月,《金融時報》專欄作者吉迪恩•拉赫曼發表的一篇文章最能說明這一點。在拉赫曼看來,中國能够成為一個政治行為體,但沒有能力爭奪超級大國的地位因為據稱它缺乏做出必要“犧牲”的“意願”。

  美國“歐亞評論”網站1月11日載文《不承認不可避免的事:為什麼西方拒絕接受中國的超級大國地位》,文章說,筆者只在幾年前去過一次北京,但與許多到過中國首都的人一樣,足以證明中國強大的經濟引擎不僅為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為世界經濟提供了動力。雖然中國官員沒有公開表示其最終目標是使該國成為一個超級大國,但中國領導層完全清楚眼前挑戰的性質。

  事實上,我們越早承認中國是一個有影響力的政治實體,按照明確而果斷的政治戰略運作,我們對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區地緣政治轉變的理解就越深刻。

  當西方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發動徒勞無益的戰爭時,區域和國際政治行為者填補了美國和西方離開其各個勢力範圍所造成的空白。中國開始發揮更大的經濟影響力,以公平的合作夥伴的形象出現——尤其是與西方國家相比。

  直到2011年,美國逐漸開始從伊拉克撤軍,華盛頓才宣布其“轉向亞洲”戰略。這是一個新的軍事和政治戰略,目標是抵消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然而,這一地緣政治轉變可能為時已晚。首先,美國在中亞和中東的軍事介入過深,後果嚴重,不可能單憑宣布一項新戰略就一筆勾銷。其次,中國當時已在亞洲和世界各地建立了複雜的合作網絡,使其能够與許多國家,特別是那些擔心或厭倦了西方軍事優勢和幹預的國家發展關系。

  據國際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去年10月份發表的一份報告,過去12年裡,中國一直是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但和拉赫曼一樣,許多分析家錯誤地認為,“作為世界最大的貿易國和制造國,中國的經濟實力使它在國際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影響力……但北京的經濟實力并不總是在政治上起決定性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