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或呈趨勢性新變化
http://www.CRNTT.com   2022-06-16 08:32:50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以增強市場引力為核心的國家戰略軌跡會更加清晰,主動駕馭經濟的國家意志會更加堅強,微觀經濟領域的市場地位與市場機制也會更加被重視。
  中評社北京6月16日電/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經濟地位往往取決於其國內市場引力大小。市場引力越大,話語權越大;市場引力下降,話語權就不斷喪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以增強市場引力為核心的國家戰略軌跡會更加清晰,主動駕馭經濟的國家意志會更加堅強,微觀經濟領域的市場地位與市場機制也會更加被重視。與此相適應,中國經濟結構與經濟發展模式將會隨之發生一些趨勢性新變化。

  中國市場活力吸引全球投資者目光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建設銀行原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文章表示,由於大型經濟體內部擁有龐大的市場空間,憑借經濟總量、技術壟斷、貨幣優勢,其市場行為與政策取向具有一定的國際市場影響力。培育市場戰略縱深的核心是增強市場引力。一個大型經濟體市場引力的大小,一方面影響著相關小型經濟體的向心力,進而決定著放大或收縮縱深;另一方面,巨大的市場利益也使得競爭對手不敢輕易採取制裁行動。也就是說,市場引力本身就構成了市場縱深。衡量市場引力時,經濟總量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市場活力(經濟增長保持上升勢頭至少是在較高水平上的穩定運行、市場開放程度較高、外資流入與民間投資增速較快、PMI處於擴張水平、經濟創新能力很強等),以及外部世界能否“搭上便車”。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增強的市場活力吸引了全球投資者的目光,經濟總量穩居全球第二位,國際政治經濟地位明顯提升。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周期臨近、國際經貿摩擦和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並引起一定程度上的市場悲觀情緒蔓延。造成經濟放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市場引力下降是其中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通過深化改革喚醒居民消費需求與民間投資需求,立足於激活國內市場、利用市場力量升級製造業技術水平,使經濟增長盡可能保持在正常通道裡運行更長時間,形成穩定的消費預期與投資預期,同時加大投資與貿易服務開放力度,增強中國市場對國際社會的吸引力,使之成為周邊國家甚至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恢復的重要依托。

  就經濟政策預期而言,中長期經濟政策的底層邏輯是可期的:大國競爭不會因為疫情緩解而緩解,決定各國地位最重要的力量是經濟增長的速度(避免長期相對低速、經常劇烈波動)、經濟投入的效率(全要素生產率長期高於對方、避免不可持續的高投入低產出、形成對外部市場的資源依賴),經濟發展的質量(經濟結構協調、產業鏈條完整且不會輕易中斷),經濟實力的層級(擁有比對方更多的核心技術,較少的被對方卡住脖子的薄弱環節或擁有更多制衡對方的機會)。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將發生趨勢性變化

  文章分析,首先,新的治國理政理念,會逐漸反映到收入分配結構上,相應帶來整體邊際消費變化,經濟增長的驅動力肯定與改革開放的前40年不同。一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消費驅動力不僅體現在總量上,更多地表現為消費需求結構升級對經濟升級拉動力,亦即供給側改革動能充分釋放(所謂經濟增長的創新驅動模式在某種意義上說也就是需求側拉動與供給側適時調整的有機結合)。二是建立基礎消費資料的本土供應保障體系,努力鞏固友好國家的輔助供應基礎。三是注重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的協調平衡、中東西部地區以及城鄉等區域消費適度均衡,引導高收入群體的消費行為和中等收入階層的消費偏好,鼓勵有助於人力資本積累的教育(培訓)與文化體育消費,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消費需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