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開放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22-07-23 08:04:01


新形勢下,我們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實現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這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開放既是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又是實現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發展的關鍵保障。以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促轉型,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沈銘輝文章表示,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古往今來,人類從閉塞走向開放、從隔絕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回望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實現了中國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中國積極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大幅開放市場,實現更廣互利共贏,不僅發展了自己,而且造福了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歷史充分證明,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歷史大勢浩浩蕩蕩,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必須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過去40多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取得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新形勢下,我們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文章分析,其一,高水平開放有利於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符合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實踐要求。根據現代經濟理論,經濟長期增長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通過資本、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數量的增長推動經濟增長;二是通過優化生產要素組合方式,提升其質量和效率,即通過創新和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增長。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解放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但近年來,支撐要素數量擴張的約束條件增多,中國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走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高水平開放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條件。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上開放本身就意味著技術進步。對外開放和自由貿易可使一國在生產要素數量和生產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通過專業化分工和合理交換,實現自身和貿易夥伴的發展“雙贏”。中國通過與夥伴國的專業化分工與貿易合作,實現不依賴要素擴張的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創新與技術進步祗有在開放條件下才能真正實現。中國現階段面臨著部分領域科技水平不高、關鍵核心技術不強等問題,需要通過自主創新攻克“卡脖子”技術、掌握更多核心技術,但這絕不意味著閉門造車。技術創新如果在封閉條件下進行,成果往往也只是在封閉小環境中的領先,難以實現開放大環境中的領先。因此,中國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加強創新領域的國際合作。還要看到,開放帶來的競爭效應將更大程度地激發企業創新動力。高水平開放使中國企業在各行業各領域與全球最優秀的企業展開激烈競爭,這是企業持續投入研發的重要動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