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釋放機器人產業發展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22-08-26 08:22:56


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和社會治理融合發展,正在推動人類逐漸走向智能社會。
  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近年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和社會治理融合發展,正在推動人類逐漸走向智能社會。剛剛閉幕的2022世界機器人大會,更是集結了世界頂尖企業的最新科技成果,為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進而建設製造強國、健康中國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力量。

  光明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講師孫生陽文章介紹,《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將達174億美元,將為全球貢獻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機器人產業發展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為智能社會的經濟建設注入了新動力。一方面,機器人具有勞動節約型的生產特徵,既可以對重復任務的低技能勞動進行替代,又可以通過人機交互實現工人與機器協同生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另一方面,機器人具有智能化數字化的技術特徵,能夠以數據為媒介、顯著提高市場信息的確定性和有效性,從而緩解市場信息的不對稱、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在釋放技術紅利的同時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從而促進社會生產力持續提高。

  文章分析,機器人產業發展完善了公共安全體系,為智能社會的城市建設提供了新選擇。城市公共安全主要涉及地震、洪澇災害、極端天氣等城市自然災害,以及火災、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的治理。在智能社會,機器人不僅能夠代替人完成抗險救災任務,而且能夠通過智能裝備和機器學習的方式對可能爆發的城市公共安全隱患進行實時監控。其一,機器人可以提供實時或低延遲的災害情況感知信息,幫助救災人員高效開展城市救災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救災和受災人員的生命安全;其二,機器人可根據城市公共安全保障需求,配備環境監測、紅外測溫、煙霧探測、熱紅外異常火災預警等多種巡檢功能,實現室內或室外場景的全方位實時監控,為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提供預警功能。除此之外,機器人在智慧交通、智慧社區、智慧市政等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有助於顯著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

  機器人產業發展促進了社會公共服務便利共享,為智能社會的社會建設提供了新方式。在智能社會,機器人產業不僅能夠保障教育、醫療和養老等社會公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而且能夠推進社會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發展。機器人產業有助於發展智能教育,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方面全流程應用,解決教育資源在城鄉之間配置不平衡的問題。此外,機器人產業有助於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通過開發人機協同的手術機器人、便攜式機器人、康復輔助機器人等,可緩解醫療資源緊張、降低醫務人員安全風險。

  機器人產業發展推動了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創新,為智能社會的政治建設貢獻了新方案。便民化、精準化和高效化是基層治理的主要目標。在智能社會,人工智能特別是算法的應用,可提高治理的精準性和高效性。在機器人產業發展推動下,互聯網、大數據與社會治理加速融合,隨著互聯網機器人在市政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更多公眾可以獲得線上“一站式”辦理服務。

  文章指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既歸功於堅持自主創新,也得益於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的全方位加強。未來,瞄准開創智能社會新時代的目標,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有賴於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一方面,深化機器人技術的科技交流合作,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機器人技術創新,積極主動融入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網絡,提高機器人技術對外開放水平;另一方面,把握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帶來的智能化時代機遇,提高中國在全球智能社會創建中的影響力和規則制定能力,及時發出中國聲音、分享中國方案,促進共創共享共商共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