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保持經濟穩中求進的戰略定力和堅定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22-10-10 09:01:06


  中評社北京10月10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新時代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一系列因素,厚植起中國經濟回旋餘地大、韌性強的優勢。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叠加,我們要把握歷史潮流,清醒地認識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沒有變,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沒有變。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我們有底氣有定力有信心。

  有習近平經濟思想作為發展的科學指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歷史方位、根本保證、根本立場、指導原則、路徑選擇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經濟思想。在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們黨正確把握面臨的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踐證明,習近平經濟思想不僅在理論上堅持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遵循了經濟發展客觀規律,更在實踐中抓住了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擘畫了經濟工作的宏偉藍圖。有了習近平經濟思想這一重要法寶和指路明燈,中國經濟必將爬坡過坎、攻堅克難,跋山涉水、一往無前,不斷書寫新時代新篇章。

  有不斷湧現的新動能作為發展的動力基礎

  發展動力是決定經濟發展能否向好的根本性問題、長期性問題。縱觀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發展動力不足是世界經濟的共同難題,是由經濟發展周期性因素和宏觀政策長期失衡叠加造成的。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強調“科技創新是第一動力”,並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動力轉換取得矚目成績,中國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了第12位。中國經濟發展動力正呈現新的積極變化,作為科技創新基石的製造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6.98萬億元到2021年的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十四五”期間國家首提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廣東提出堅持製造業立省的目標定位,彰顯了發展實體經濟的決心。可以預見,中國持續不斷推動科技創新必將實現從量變到質變,一批卡脖子技術、關鍵性核心技術有望得到突破,科技自立自強將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強大動力。

  有龐大縱深的戰略空間作為發展的強力支撐

  中國是人口大國、面積大國、經濟大國。大有大的樣子,大有大的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國經濟的優勢就是內部可循環。”實現內部大循環首先要堅持擴大內需,發揮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最有潛力消費市場的優勢。中國有14億多人口,人均GDP已經突破1萬美元,數字化、個性化、品質化等新興消費正蓬勃發展。2021年,中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12年的51.8%提升到了65.4%。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擴大內需政策的持續推進,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