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劉世錦:穩增長重在穩預期
http://www.CRNTT.com   2022-12-07 06:50:20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北京日報發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文章認為,當務之急是中國經濟能夠重返穩定增長的軌道。

  進入2022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俄烏衝突、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中國經濟面臨著較以往更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這些事件的短期和中長期影響複雜,有些可能帶來長期的結構性改變。挑戰不僅來自事實本身,還來自對同一事實的認識分歧。但經濟仍然是重要的,當務之急是中國經濟能夠重返穩定增長的軌道。2021年前兩個季度經濟的恢復和增長基本符合預期。第三季度出現明顯回落,增速低於5%,第四季度進一步降低至4%。宏觀增速下降主要是由於投資快速下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經濟增長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增速下行的短期因素是疫情反復、限電停產、供應鏈衝擊,包括上游原材料限產、漲價,缺芯、缺櫃、缺工等。中長期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基建投資項目儲備不足,地方債務風險加大,投資回報降低,融資能力下降,反映的是有效投資需求下降。房地產投資總體上已過峰值期,近年來拉動增長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結構性潛能也在回落,不大可能重返若干年來的較高增速軌道。

  預期轉弱是這次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文章分析,前一段時間經濟增速已低於潛在增速,如何使之盡快回升至潛在增長軌道?人們往往首先訴諸宏觀政策。無疑,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等可以力度再大一些、有效性再高一些,在經濟下滑之際起到托底提升的作用。但經驗表明,僅有這些是不夠的,甚至這些不是主要方面。

  預期轉弱是這次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預期問題以前也存在,但這一次似乎更為突出,起因也更為複雜。這個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投資者、生產者不看好前景,那麼即便宏觀政策寬鬆了,潛在增速也難以轉換為實際增長動能。首先,要重申黨和國家關於改革開放發展的系列大政方針,強調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建設高標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等等。之所以要重申,是因為諸多因素帶來觀點和政策上的混亂,通過重申澄清是非,可以增強大政方針的可信性。其次,需要加強對市場經濟基本常識的宣傳教育。比如,對能耗總量和某個行業增速的直接控制,其前提是對能耗和相關行業需求的精準計算,這件事情如果能夠做到,當初就不用改革計劃經濟了。因此,還是要講清楚什麼事情需要市場做,什麼事情適合政府做。最後,應更多運用法治辦法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法治的優點就是連續、穩定,不因人因事而隨意改變。還是要講一句老話,要多用法律的、經濟的辦法,在需要用行政辦法的場合,也要提高其科學性,通過法治建設的進步推動政策和預期的穩定。

  保持與潛在增速相適應的實際增速是必要的,通過努力也是可以爭取到的,但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前提,並與其相協調。從長期看,這樣做才可能真正實現國家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長。這一點在2021年經濟增速分別按不變價人民幣、現價人民幣和現價美元計算的差異中已經明確顯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