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日報:我們如果沒有打那一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1 10:49:27  


 
  社論說,蔡英文的“口誤”傳達的當然不是實指“我們如果沒有”,也不必指責蔡英文選前吐真言,有意激發槍擊案;但確實已創造了虛擬的“槍聲效應”,藉由反覆提示,明里是打預防針,內里難謂不存在僥倖心理。蔡英文虛擬的“槍聲效應”,不論有意無意,更不是沒有可能激發支持者先下手為強。只要再來“兩顆子彈”必可產生巨大的陳水扁效應。

  就蔡英文的理解,藍營因連勝文中槍獲益,是以才會在支持者面前一再提示小心連勝文的槍擊案效應,且有所論述。再就現場氛圍言,若非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蔡英文又何必一再就此大發議論,甚至脫口而出:“我們如果沒有”的句型。

  社論說,子彈不會認人頭,即子彈不認識連勝文或陳水扁,而是槍手,槍手幕後的藏鏡人,以及選民是會認人頭的,這才會影響選情。蔡英文所以只談連勝文,避談陳水扁,看來很能認人頭,反映出蔡英文看重的不是槍擊案的道德議題,而是選情。

  回顧2004年大選前夕的“兩顆子彈”,根本就是自導自演,以拒絕提供準確資訊的手法,大玩栽贓策略,本報社論早有論述。也正是自導自演,是以才有小傷口大悲情的選情大逆轉;沒有參選的連勝文以局外人站台,所能激發的悲情畢竟是間接的。而悲情效應直接推著陳水扁連任;連勝文則是鬼門關前走一遭。蔡英文所以會一再提示連勝文的“一顆子彈”,而非陳水扁身上找到的子彈,用心當然明白。

  其實這就說明了2004年的“兩顆子彈”分明有利陳水扁,何悲情之有,但蔡英文心知肚明這是提不得的;連勝文的“一顆子彈”有利藍營,正可以拿來當反面教材。再就心理反射言,蔡英文所以一再提示連勝文槍擊案,在意的正是選情有利與否;在反覆提示下,支持者若心領神會豈不絕妙。

  社論說,試問:拿槍擊案來提示支持者,或消費連勝文而非陳水扁,蔡英文若有良知,那麼天理和公道究竟該站在那一邊,選民又該站那一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