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李娜再奪冠倒逼中國體育改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28 10:44:22


  中評社北京1月28日電/中國青年報發表文章稱,李娜“嗆”記者不算新聞,職業生涯首次捧起澳網冠軍獎杯才是新聞。對於每年都要跟記者“戧戧”幾回的李娜來說,她的第二個大滿貫賽事冠軍,讓球迷等了近三年。

  所以,李娜對記者的再度反詰事件,幾乎沒怎麼發酵便淹沒在群情激昂的奪冠氛圍中。也正是因為等得太久,以及能給中國人在國際上長臉的優秀運動員太少,不管李娜是否“各色”、對國內記者是否不夠友好,她都是中國體育在國際上當之無愧的金字招牌。

  儘管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因為一句“只要李娜腦子不進水,肯定能奪冠”而招致網友不滿,並且曾被李娜、彭帥等人無情炮轟過,但必須承認,正是網管中心敢開“單飛”之先河,才有了李娜而立之年依然怒放網壇的鮮活。

  李娜的“逆生長”現象雖不罕見,但也算是國際體壇為數不多的案例之一。而這位“中國金花”能保有如此上佳的競技狀態,在國際賽場上身姿矯健輕舞飛揚,成為國際網壇除莎拉波娃外最能“吸金”的女子網球運動員,除了其天賦異禀、訓練得法外,“單飛”後心情舒暢,從“要我打”變成“我要打”,恐怕才是李娜能夠在近30歲時達到事業巔峰,並持續至今的主因。在女子網球運動員通常開始走下坡路的年齡,卻仍能在李娜身上看到進步、激情和潛能,這或許是大器晚成的她在彌補年輕時留下的遺憾吧。

  儘管中國網壇小花中尚未發現能夠躋身世界頂尖選手行列的苗子,但李娜的成功確實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拿起網球拍來到網球場。和早早就搞起所謂職業化的中國足球、籃球不同的是,中國網球近幾年的發展,至少讓人看到了職業體育在這個領域的起勢,照此勢頭發展下去,“小李娜”的出現將只是時間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