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合法”理由背後是美國的稱霸野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10 14:58:25


 
  真相大白! 伊拉克戰爭是為了實現“美國主導下的單極世界”這個夢想,這個單極世界計劃用一代人的時間建成。所謂“阿拉伯之春”其實與這一目標密切相關。當阿拉伯“獨裁者”紛紛倒台之時,西方輿論興奮莫名,什麼“第三次民主浪潮”、“阿拉伯世界的1989年”、“埃及民眾在解放廣場揮舞歐盟旗幟只是時間問題”紛紛出籠,似乎一夜之間阿拉伯世界成了當年東歐。而奧巴馬更是揚言,要用當年柏林墻倒塌後美國支持東歐轉型模式來支持阿拉伯轉型。西方國家為此進行了不懈投入:

  2009年,美國駐突尼斯使館向國內報告稱,為了保持突尼斯反政府力量勢頭,使館已經開始用社交媒體“臉書”與突尼斯青年團體聯繫,並連續多年通過音樂會、電影招待會等形式來影響他們。2010年末,當熟練使用社交媒體的反政府力量受到政府網絡壓制時,“臉書”立即出手對突尼斯政府的網絡管制實施反制。

  2008年,美國政府邀請當時在埃及尚未出名的青年組織“4月6日”訪美,後來又出錢讓他們學習“顔色革命”技能,這一組織後來在埃及的街頭示威運動中大展身手。

  2011年2月,美國對來自埃及、突尼斯、敘利亞和黎巴嫩等國的“網絡民主人士”進行培訓,負責人權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馬歇爾?波斯納對此解釋說,“這些人回國將會產生漣漪效應。”

  讓美國始料未及的是,產生“漣漪效應”的不是“民主運動”而是流血衝突,一如當年巴格達迎接美軍的不是鮮花的海洋,而是連綿的炸彈。當下公布伊戰調查報告的意義在於,它為關心國際事務的公眾提供了一個更為寬廣的視野:上連東歐劇變,下接“阿拉伯之春”,美英發動入侵伊拉克戰爭延伸的是同一內涵:讓美國為首的西方獨霸世界。

  (唐見端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智庫理事會理事)

  (來源:文匯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