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蘇貞昌兩岸政策述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6 10:29:56  


 
  一是缺乏調整的迫切性。蘇貞昌拋出的“台灣共識”獲得黨內主流派系的認同,除了少數的“獨派”高分貝嗆聲外,新系、謝系、扁系等均表示肯定,⑨這讓蘇足以應付外界對其兩岸論述不足的質疑。而且其任黨主席後的首要任務將是加強組織建設,擴大基層支持範圍,帶領民進黨爭取2014年“七合一”的地方選舉勝利;而兩岸議題在此類選舉中所占分量有限,因此,調整兩岸路線儘管重要但不迫切。蘇競選黨主席時已明確表示,民進黨已有兩岸政策,“目前需要調整的是態度與方法,而不是改變基本原則與價值”,“未來兩年的重任是走遍各縣市,全力整合全黨戰力,奮力打贏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七合一選舉”。⑩

  二是受黨內權力結構制約。民進黨派系共治的權力結構決定了黨主席雖掌握一定權力,但對政策走向不具決定性作用。蘇貞昌將面臨嚴峻的派系整合問題,為團結各方力量勢必需要利益交換和權力妥協,調整兩岸路線必將使蘇做出更多政治讓步,受到更多牽制,蘇基本不可能為此而動作過大。另一方面,蘇拋出的“台灣共識”已經引發了“基本教義派”較大反彈,認為其非“台獨派”,“應開除黨籍”,因此,蘇任黨主席後為穩固權力,勢必不敢過多刺激深綠支持者,不可能對兩岸政策再做更大幅度的調整。

  三是兩岸論述能力不足。蘇貞昌本身缺乏有關兩岸議題的實踐經驗與論述能力,其在兩岸政策方面一向沿襲固有論述,缺乏大膽突破的魄力。加之蘇倚靠的重要幕僚擅長於基層組織建設與選舉文宣攻防,疏於對兩岸關係的關注,難以為蘇的兩岸論述提供有力支撐。⑪儘管蘇競選黨主席時表態將延攬人才討論兩岸政策,但主要目的在拉攏挺蔡英文的力量,削弱蔡在黨內對兩岸政策的影響力,同時展現開放合作姿態以爭取黨內最廣泛支持,恐難真正對兩岸政策有具體實際的作為。

  但需指出的是,蘇若在2014年“七合一”選舉獲得佳績,個人聲望高漲,黨內勢力鞏固,成為2016年“大選”候選人熱門人選,不排除其為應對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拋出更具體、務實的論述。

  (二)可能對馬當局兩岸政策造成較大牽制

  民進黨作為島內一股重要的反對勢力,對馬英九執政具有強大的牽制力,尤其在以蘇為代表的黨內“務實派”逐漸引領民進黨在兩岸政策方面走相對“溫和”路線,將加大與國民黨爭搶中間選民的力度。同時,蘇勢必不會放鬆對“打馬”力度,進而對馬當局兩岸施政造成牽制。

  一方面,蘇的投機策略可能對中間選民產生較大欺騙性。一是蘇成功塑造“務實可靠形象”將降低中間選民的防備心理。相較部分黨內“極獨”分子的激進形象,蘇貞昌雖對兩岸論述著墨不多,但普遍被外界視為是“溫和、務實派”。與陳水扁、謝長廷等綠營政客的多變性相比,蘇貞昌又被視為是政治信譽度相對可靠者。這可能誤使不少中間選民認為蘇的兩岸政策破壞性不強且有可預期性,其若主政不會對兩岸關係產生較大波動,從而降低中間選民的防備心理。二是蘇可能在互動層面採取“緊隨”策略而壓迫國民黨的政策空間。由於蘇的兩岸政策具有很強的趨利性,為迎合島內主流民意,可能不斷釋放與大陸互動的論述,包括放寬黨公職人員登陸交流限制,進而在實務層面與國民黨的大陸政策趨同,形塑民進黨亦能維持兩岸交流的印象,可能對國民黨區隔兩岸政策造成一定壓力。目前,不少親藍媒體已開始批評蘇貞昌兩岸政策,顯示藍營內部已感受蘇的威脅。

  另一方面,蘇可能帶領民進黨加大對馬當局兩岸政策的反對力度。由於民進黨作為在野黨的反對天性,其“逢馬必反”、為“反對而反對”的態度不會轉變。尤其在馬當局執政陷入困境之際,蘇當選黨主席勢必加強“打馬”力度,對馬當局各項施政措施進行體制內對抗,甚至不排除挑撥民意推動社會抗爭,這將對馬推動政策產生較大牽制,進而造成馬在兩岸施政方面的被動、遲滯。

  (三)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一定干擾破壞

  儘管蘇的兩岸政策展現“務實、理性”做法,但其“台獨”本質未變,敵對心理猶存,管控思維仍在,擔任民進黨主席將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產生不可忽視的潛在破壞性。

  一是敵視心理具有長期、根本的破壞性。儘管蘇的兩岸政策在表面上展現一定友善態度,但仍有敵視大陸的心理,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是以保持“台獨”立場、維護政治利益為目標,因此,其不時會宣揚污蔑、醜化大陸、抹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論調,對大陸爭取島內民心、增強兩岸互信產生負面影響。

  二是管控思維對兩岸互動交流存在限制性。儘管蘇貞昌宣稱不應“逢中必反”,但其對兩岸經貿、人員等交流仍具有較強的管控思維,為凝聚基本盤及對抗國民黨的需要,勢將對未來的兩岸交流合作尤其是兩岸文化交流保持警惕,非議抗爭,設置障礙,不讓馬當局兩岸施政輕易得分,進而對建立兩岸合作機制產生一定衝擊,不利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三是“聯美制中”思維將增加兩岸問題的複雜性。目前,美國正在調整戰略,“重返亞太”,蘇的這些思維不僅契合了美國國內反華勢力與中國對抗的思維,而且讓其更易在島內找到著力點,使國際勢力插手兩岸關係有機可趁,增加大陸處理對台關係的複雜性。

  四是“隱性台獨”更具迷惑性。由於蘇長期不公開顯露“台獨”立場,對兩岸議題採取避實就虛的論述,很少暴露其在政治議題方面的軟肋,導致主流輿論難以抓住蘇的把柄揭露其兩岸政策的危害性,進而可能對不少民眾產生一定迷惑性。尤其是,蘇為展現開放姿態可能掩蓋“台獨”立場而採取一些手法向大陸示好,若大陸強硬回拒,可能不利轉化綠營民眾的敵對心理,若草率回應,可能讓“台獨”分子找到大肆宣揚民進黨有能力與大陸打交道的空子,蒙蔽島內民眾,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埋下隱患。

  ①台《自由時報》,2011年2月15日

  ②台《自由時報》,2011年10月22日

  ③台《中國時報》,2011年10月19日

  ④台《聯合報》,2012年1月1日

  ⑤台《中央日報》,2012年4月16日

  ⑥台《自由時報》,2012年4月26日

  ⑦《評蘇貞昌兩岸政策》:台《旺報》2012年5月5日

  ⑧陳淞山:《主席之爭需兩岸政策大辯論》,台《中國時報》2012年4月24日

  ⑨《蘇貞昌談兩岸,綠委多肯定》,台《中國時報》2012年4月11日

  ⑩台《中國時報》,2012年4月12日

  ⑪大陸學者徐博東在2012年4月北京大學台研院舉辦的“台灣選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中提出的論點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7月號,總第175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