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對未來兩岸政治關係安排的若干思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2 11:06:31


 
  對未來發展兩岸政治關係的思考與建言

  第一,努力還原“九二共識”的完整內涵與真實面貌,夯實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1992年兩岸兩會達成的“九二共識”的核心是雙方各自以口頭方式向對方承諾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精髓是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即“求一中之同,存一中內涵之異”。“九二共識”在開展對話協商,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重要作用,20多年兩岸關係走過的曲折歷程證明,認同“九二共識”兩岸就可以展開協商對話並取得豐碩成果,否定這一共識則意味著兩岸互信基礎喪失,不但兩岸協商寸步難行,而且嚴重衝擊台海和平穩定,甚至已達成的協商交流成果也可能付諸東流。可以預見,在兩岸達成新的政治基礎之前,“九二共識”在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仍將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台灣方面所認同的“九二共識”,卻呈現出將其解讀為“一中各表”的越來越強烈的傾向,這就背離了“九二共識”的本來面貌,對於夯實兩岸政治基礎並無益處。2013年7月,馬英九連任黨主席後在回復習近平總書記的電文中強調,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各自以口頭聲明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值得注意的是,電文中不但未提及“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且馬對“九二共識”內涵的重新詮釋與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官方表述基本一致。(22)這在馬英九執政以來尚屬首次,但是否意味著未來馬當局對待“一中各表”的態度將進行調整,並依照電文中的表述重新定義“九二共識”,尚待觀察。從長遠來看,未來兩岸在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共同立場的同時,更應本著客觀公正的態度,正本清源,努力還原“九二共識”的完整內涵與真實面貌,台灣方面尤應避免單方面使用“一中各表”代替“九二共識”所導致的“各自表述,越表越遠”的狀況。唯有如此,才能繼續發揮“九二共識”在推動兩岸協商互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為鞏固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增進與維護“一中框架”的共同認知,共同探討與充實“一中框架”的內涵。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第一次提出了“一個中國框架”的概念。(23)2012年7月,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對“一個中國框架”的內涵作出具體詮釋,指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24)2012年11月,一個中國框架的政治話語以列入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的形式,得到大陸方面的權威確認。“一中框架”是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一個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是大陸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又一重大理論創新,它從兩岸的各自規定中來確認“一個中國”的共同認知,既確認和擴大兩岸雙方的共同點,也尊重和包容雙方的差異性;(25)體現了在政治上努力尋求兩岸共識的包容性,為促進兩岸雙方求同存異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徑。(26)在2013年6月13日舉行的“習吳會”上,獲得馬英九授權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表示:“兩岸各自的法律、體制都實行一個中國原則,都用一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係,而不是‘國與國’的關係。馬英九主席最近重申不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及‘台灣獨立’,堅持了中國國民黨的一貫路線。”(27)這是吳伯雄代表台灣主政的國民黨首次對“一中框架”議題做出明確的積極回應,標誌著國共兩黨在共同維護“一中框架”這一兩岸關係最核心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堪稱近年來兩岸政治關係的重大突破,對於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夯實共同政治基礎,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未來兩岸關係要進一步發展,兩岸雙方就必須切實維護與鞏固對“一中框架”的共識。兩岸應組織專家學者對“一中框架”的內涵展開探討,尋求建立兩岸均能接受的“一中框架”的明確論述,使之發展成為鞏固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堅實政治基礎;進一步探討不違背“一中框架”的兩岸政治定位主張與和平統一方案,為未來兩岸展開政治協商談判提供理論支撐。

  第三,加強對規範兩岸關係的法律體系的修訂與完善,為鞏固“一中框架”夯實法理基礎。兩岸雙方應逐步廢除或修改彼此法律法規中對對方民眾的歧視性規定與制約兩岸關係發展的條款,分階段賦予對方民眾享受“准國民待遇”或“國民待遇”,以真正從法律上落實“一中框架”,使得兩岸民眾在交流交往中親身感受並認同“兩岸同屬一中”、“兩岸一家人”的情感意涵。對台灣方面來說,台當局應展現更大的政治魄力,強力排除民進黨等“台獨”勢力的阻撓,儘快完成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落後於時代步伐、不利於兩岸經貿合作、民眾往來與文教交流的相關條款及其他配套法律法規的修訂工作,逐步放寬對兩岸經貿合作、文教交流的種種不合理限制。同時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宣佈恢復“國家統一綱領”,重新確立“終極統一”的目標,為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發展兩岸政治關係提供助力。對大陸方面來說,要儘快在立法實踐中落實“一國兩區”的理念,除了應儘快修訂現行的涉台法律法規中制約兩岸交流合作的條款外,還應該考慮制定一部全面規範兩岸公權力互動、兩岸民眾往來與各領域交流合作的《兩岸關係條例》(或《兩岸關係法》),使之與《反分裂國家法》形成互補與配套,作為國家尚未統一之前規範與處理兩岸關係相關事務的根本大法。

  第四,積極促成兩岸最高領導人舉行歷史性會晤,推動兩岸關係實現重大突破。為此兩岸可以從兩個方面共同努力:一是積極促成兩岸卸任領導人互訪。目前,台灣卸任領導人訪問大陸並與大陸高層會面已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如連戰、蕭萬長都曾多次訪問大陸)。未來兩岸在推動台灣卸任領導人訪問大陸常態化的同時,更要積極促成大陸卸任領導人(如胡錦濤等)訪問台灣,搭建另一種形式的兩岸高層會晤機制,開闢兩岸政治對話的新途徑,從而為最終實現兩岸現任領導人直接會晤與兩岸政治協商談判累積互信、掃清障礙、奠定基礎。二是通過務實協商,妥善解決“習馬會”的時間、地點、場合、身份和稱謂等敏感問題。上述問題無一不是十分敏感和複雜的政治議題,甚至涉及兩岸關係中最核心的政治分歧,雙方應本著“求同存異,擱置爭議,相互理解,互諒互讓”的原則通過務實協商,予以妥善解決,為儘快實現兩岸最高領導人的歷史性會晤創造條件。

  注 釋

  (1)《十八大報告(全文)》,新華網,2012年11月19日,網址: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習近平總書記會見蕭萬長一行》,新華網,2013年10月6日,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10/06/c_125488252.htm。

  (3)王毅:《在“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統一論壇》,2012年第6期。

  (4)《張志軍:一中框架下兩岸應探討“合情合理”政治關係》,香港大公網,2013年5月24日,網址:http://news.takungpao.com/taiwan/liangan/2013-05/1632925.html。

  (5)趙春山:《兩岸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理論與實踐》,《台海研究》,2013年第1期。

  (6)《華山傳雜音:不認九二共識,幹啥找替代案?》,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年7月26日。

  (7)參見陳動:《對“一個中國框架”的解讀》,《中國評論》,2014年1月號。

  (8)《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華網,2008年12月31日,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htm。

  (9)俞新天:《兩岸涉外事務合作的理論新思考》,《台灣民情》。2012年第4期。

  (10)朱松嶺:《論兩岸政治定位》,《中國評論》,2014年1月號。

  (11)參見聶學林:《“一國兩區”若干問題之探討》,《台灣民情》。2012年第4期。

  (12)《馬:兩岸互不否認就有互動空間》,《中國時報》,2008年4月5日。

  (13)參見《吳榮譽主席與胡總書記會面新聞稿》,國民黨中央黨部網站,2012年3月22日。

  (14)參見《“中華民國”第13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台灣當局“‘總統府’新聞稿”,台灣當局“總統府”網站,2012年5月20日。

  (15)參見TVBS民調中心:《“一國兩區”與統獨、“國族認同”民調》,2012年3月27日公佈,網址:http://home.tvbs.com.tw/static/FILE_DB/PCH/201203/0fwcy3m9v1.pdf。

  (16)王英津:《“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評價、比較與融合》,《台灣民情》。2012年第4期。

  (17)聶學林:《“一國兩區”若干問題之探討》,《台灣民情》。2012年第4期。

  (18)張文生:《“一國兩區”與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2年第5期。

  (19)參見王英津:《“一國兩區論”與“兩岸一國論”:評價、比較與融合》,《台灣民情》。2012年第4期。

  (20)參見《國台辦新聞發佈會輯錄(2012-03-28)》,國台辦網站,2012年3月28日,網址:http://www.gwytb.gov.cn/xwfbh/201203/t20120328_2409331.htm。

  (21)參見聶學林:《“一國兩區”若干問題之探討》,《台灣民情》。2012年第4期。

  (22)《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成立20周年紀念大會在京舉行》,新華網,2011年12月16日,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12/16/c_111251031.htm。

  (23)《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華網,2008年12月31日,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htm。

  (24)《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國台辦網站,2012年7月28日。網址:http://www.gwytb.gov.cn/wyly/201207/t20120728_2860438.htm。

  (25)李秘:《探討兩岸政治問題應從討論“一中框架”的內涵開始》,《中國評論》2013年4月號。

  (26)王毅:《十年來對台工作的實踐成就和理論創新》,《求是》2012年第20期。

  (27)《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新華網,2013年6月13日,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13/c_116137343.htm。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4年6月號,總第19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