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現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的改革特點探析
http://www.CRNTT.com   2024-04-05 14:50:21


表3:分科測驗考試範圍
 
  (四)主要入學管道招生條件

  四種大學入學管道中,繁星推薦與特殊選才屬少量招生,大多數學生主要以申請入學或分發入學管道進入大學。申請入學重在參采學習歷程、其他表現或校系自辦甄試項目,因此僅使用學科能力測驗(X)成績;分發入學重在簡單一致,僅采計入學考試成績, 因此可同時使用學科能力測驗(X)與分科測驗(Y)成績,2022學年度以分科測驗代替過去的指定科目考試。基於尊重大學校系招生選才自主性,在各個多元入學管道內,大學可自定義使用不同入學考試成績的項目與組合。如表2所示。

  可以看出,申請入學以參采考生綜合學習表現為重點,重視學生學習歷程,呼應“新課程綱要”的多元適性,綜合評量考生能力。在進入第二階段的甄試後,綜合學習表現(P)至少須占50%,學生學習歷程應占相當比例。分發入學完全采計入學考試中學科能力測驗(X)、分科測驗(Y)與術科考試的成績,由校系自定義采計考試科目組合。采計科目的成績可加權計算。

  二、高中育才理念的變革

  台灣近年來在高中階段進行了多項課程、教學和學習方面的改革。主要表現為:

  (一)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學生學習由被動轉變為主動

  隨著信息科技的進步與數字化的發展,教育傳輸方式與內容日新月異,獲得知識的方式發生很大變化,學生的學習逐漸由被動學習變成互動學習,進而進入自主學習。被動學習模式的特點是:教育傳輸的內容與方向單一,學生直接接收老師所傳授的課程知識和內容,每個學生的受教模式統一;互動學習模式的特點是:隨著計算機、簡報、光盤、影音教材、網絡等多媒體和科技元素進入教學現場,教育傳輸的內容與方向成為多元,教學方式形成學生對老師、老師對學生、雙向互動。自主學習模式的特點是:運用各種數字工具,學習打破時空限制,顛覆傳統校內外教學模式,教育內容不再固定,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在此信息化多媒體時代的背景影響下,高中育才發生改革。

  (二)台灣實施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主軸的十二年國民教育“新課程綱要”   

  隨著十二年國民教育實施,絕大多數的一般學校,已開始在原來的高中課程綱要與教材中,以不同的課程與教學,持續協助差異化逐年擴大的學生。以核心素養為課程發展主軸的“新課程綱要”指出,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在學習上,強調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因此,高中將進一步推動教學能够以學習者為中心,學校的課程發展,除了保證“新課程綱要”中必修科目的基礎學力之外,須透過必修課程的分層分級與選修科目的開課設計,真實地響應學生個別化與差異化學習的需求。

  2019課綱主導的理念是主張適性揚才、成就每一個學生,落實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通識與全人教育。其與各大學校系最有關者為普通高中課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架構包括“部定”必修、選修;校訂必修、選修、團體活動及彈性學習時間。

  高中在育才方面進行較大的改進:⑴在“部定”和“校訂”的課程設計和學分方面,學校需依實際條件就授課年段、學期或周數進行彈性開設。⑵發展校本特色課程。⑶選修總學分在54-58彈性範圍內調整。學校重視適性輔導機制。⑷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彈性學習時間每周在1-3學分。⑸有關學歷歷程方面的改革:學生需修習“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或“探索體驗”等課程類型的相關課程至少合計4學分。為保有基本核心能力及專題實作的機會,應符合相關學習歷程的規定。⑹畢業最低學分數為150學分成績及格,其中“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至少需102學分且成績及格;同時選修學分至少需修習40學分且成績及格。

  (三)加強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的銜接:高中明確未來大學選育的多元能力及性格特質

  未來大學多元入學招考途徑中要求選育多元化的人才,調整目的維持認知能力并增加了肢體(可強調身體素養,如體育舞蹈音樂的需求)與技術發展(如工程類型科系需求)。明確大學選育人才多元能力的具體要求和內容。如多元能力包括:認知能力、心理動作能力、體能、感官能力、基本技能、跨功能技能等。認知能力具體有:敏銳創造;語文理解與表達;邏輯推理;數理科學;記憶詮釋; 快速知覺與總結;空間定向;同時多任務;專注力。各項能力的分類下還有具體的行為表現指標。如認知能力中的“語文理解與表達”指能透過語文理解他人想法形成特定概念,且能說明特定想法或因果關係。

  在選育人才特質方面的改革:調整目的是將相似性質高的項目簡化。調整效益為強化學習投入與改變,弱化固有的特徵。注重學生的內外向表現,要主動積極、樂群敬業。情緒性方面注重自信肯定,開朗活潑。友善性表現為親和接納、合作互動。嚴謹性為堅毅負責、深思力行。開放性指探究冒險、變通開創。比如探究冒險具體包括常樂於探索未知事物、能够容忍陌生情境,樂於把困難視為一種挑戰,在探索、挑戰未知中偏好看見自己的成長。

  (四)強化高中推薦高中生入學的條件和操作規範

  高中育才中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對在高中具有優異成績和特殊才能的學生進行推薦。以“繁星推薦”招收途徑為例,按照“繁星推薦”的條件進行資格審查和推薦。“繁星推薦”係指考生經由就讀的高級中等學校推薦,且其參加當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當學年度或前兩學年度內的高中英語聽力測驗及當學年度術科考試成績通過大學校系檢定標準,依大學設置的招生條件分發錄取的入學方式。

  “繁星推薦”在招生簡章中明確規定了推薦報名資格的學習科目的條件要求、 “在校學業成績”全校排名百分比符合大學規定。嚴格規定了高中“繁星推薦”的辦理程序。應成立推薦委員會,并依本規定及招生簡章訂定推薦原則(含成績處理、推薦資格、推薦順序等審定原則)及程序等有關規定,經該推薦委員會議通過,校內公布後審慎辦理。根據大學依學系(學程)特性分學群或不分學群招生,每學群可選填志願數不得少於該學群參加校系數的二分之一。高中依各大學設定的招生條件,要分學群推薦符合資格的學生至多各二名,惟就同一名學生僅限推薦至一所大學的一個學群,并排定推薦至同一所大學學生的優先級。

  三、優化大學入學考試科目

  台灣2022年以來在大學入學考試科目上的改革,主要實施的是將原來的指定科目考試簡化為分科測驗,減少了考試科目。台灣 “大考中心”辦理的分科測驗旨在評量考生關鍵學科能力,成績主要作為分發入學使用。采用分發入學管道招生的校系,可依其特色及需求,就學測六個考科、分科測驗七個考科當中,采計某些考科,以考試成績選才。分科測驗的考試科目包括: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共七考科,考生可自由選考。各科測驗成績均采級分制。

  (一)測驗目標

   “新課程綱要”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軸而設計,核心素養承續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學科知識。為呼應上述核心素養理念,并藉由不同的評量方式,測量出考生的學習成果,分科測驗的測驗目標係以2019“新課程綱要”中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表現”為依據,包含以下四個方向:測驗考生所具有的學科能力;測驗考生銜接大學教育而所具有的進階學科知能;測驗考生能於不同的情境中整合運用進階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測驗考生的閱讀理解、圖表判讀、證據運用、邏輯推論、分析評價、表達說明等能力。

  (二)測驗時間和範圍

  分科測驗各考科的測驗時間均為80分鐘。2022學年度起,分科測驗各考科均依據2019“新課程綱要”命題,測驗範圍如表3。

  [表3:分科測驗考試範圍]

  (三)題型與計分

  分科測驗各考科的題型可包括:選擇題型(單選題、多選題)、選填題型(僅數學甲)、混合題型與非選擇題型。混合題型是指同時包含選擇(填)題與非選擇題的題型,為題組形式。各題型的比重,由各考科依其特性而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