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21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結果
http://www.CRNTT.com   2022-01-18 14:31:58


(来源:澎湃新闻)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1月18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結果在京揭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等科技新聞入選。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8次,評選旨在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動態,對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

  202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是:

  1.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6月11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火星首批科學影像圖揭幕儀式,公布了由祝融號火星車拍攝的著陸點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國印跡”和“著巡合影”等影像圖。首批科學影像圖的發布,標誌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據悉,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3年全面啟動論證,2016年1月批准立項。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探測器於海南文昌成功發射,歷經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階段,工程任務按計劃順利開展。

  2.中國空間站開啟有人長期駐留時代

  6月17日和10月16日,神舟十二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相繼發射成功,順利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神舟十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形成組合體,3名航天員進駐核心艙,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駐留,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在軌驗證了航天員長期駐留、再生生保、空間物資補給、出艙活動、艙外操作、在軌維修等空間站建造和運營關鍵技術。神舟十三號入軌後,與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3位航天員開啟為期6個月的在軌駐留,其間將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艙段轉位及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等工作,進一步驗證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到來。

  3.我國實現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

  澱粉是“粥飯”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糧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其主要合成方式是由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來進行。長期以來,科研人員一直在努力改進光合作用這一生命過程,希望提高二氧化碳的轉化速率和光能的利用效率,最終提升澱粉的生產效率。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顛覆性的澱粉制備方法,不依賴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電解產生的氫氣為原料,成功生產出澱粉,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使澱粉生產從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向工業車間生產模式轉變成為可能,取得原創性突破。相關研究成果9月24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

  4.我國團隊憑打破“量子霸權”的超算應用摘得2021年度“戈登貝爾獎”

  11月18日下午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舉行的全球超級計算大會(SC21)上,國際計算機協會(ACM)將2021年度“戈登貝爾獎”授予中國超算應用團隊。這支由之江實驗室、國家超算無錫中心等單位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科研團隊,基於新一代神威超級計算機的應用“超大規模量子隨機電路實時模擬”(SWQSIM)獲此殊榮。在這項工作中,研究人員引入了一個系統的設計過程,涵蓋了模擬所需的算法、並行化和系統架構。使用新一代神威超級計算機,研究團隊有效模擬了一個深度為10x10 (1+40+1)隨機量子電路。與谷歌量子計算機“懸鈴木”200秒完成百萬0.2%保真度采樣任務相比較,“頂點”需要一萬年完成同等複雜度的模擬,該團隊SWQSIM應用則可在304秒以內得到百萬更高保真度的關聯樣本,在一星期內得到同樣數量的無關聯樣本,一舉打破其所宣稱的“量子霸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