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牢牢占據空間量子科研主導引領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22-07-14 14:58:02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科技日報報道,記者7月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日前,由於在遠距離量子通信特別是“墨子號”量子衛星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工作,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陸朝陽、曹原應邀在《現代物理評論》上發表題為“基於‘墨子號’衛星的空間量子實驗”的長篇綜述論文。

  《現代物理評論》是國際物理學界最權威的綜述性期刊,每年僅發表約40篇學術論文。該期刊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主要是邀請在各領域卓有建樹的物理學家執筆,旨在對當今物理研究的重大熱點問題作歷史總結、原理闡述、現狀分析和趨向預測。

  這篇46頁的綜述論文,全面介紹了國際空間量子科學研究近20年來取得的成就,重點闡述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從前期關鍵技術攻關,包括衛星系統、科學應用系統等6大系統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建設和研制,到衛星在軌運行後所取得的系統性科研成果,為國際學術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論文從量子信息理論的基本概念、早期量子通信和量子信息相關原理性實驗、面向衛星的地面大空間尺度驗證實驗,以及“墨子號”衛星從立項、研制、在軌運行到最終在國際上率先完成一系列星地量子科學實驗,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和總結。同時,該綜述論文還對國際空間量子科學的研究進展進行了梳理。

  中國空間量子科學研究走在世界最前列

  量子通信基於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經典加密技術內在的安全隱患,是迄今為止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量子通信通常采用單光子作為物理載體,最為直接的傳輸方式是光纖或者近地面自由空間信道。

  由於外太空幾乎真空,對於光信號的吸收損耗幾乎為零,因此通過衛星的輔助可以極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21世紀初以來,該方向已成為國際學術界激烈角逐的焦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