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科學家發現最早的昆蟲母愛
http://www.CRNTT.com   2022-07-17 18:25:55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據中國科學報報導,昆蟲有母愛,而且其母性關懷的適應行為至少可追溯至中侏羅世。這項發現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團隊證明。他們將昆蟲育幼行為的直接證據提前了近4000萬年。7月13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輯》。

  親代撫育是一種重要的適應行為,指雙親對卵或後代的保護、照顧和喂養等,在哺乳類、鳥類、爬行類、節肢動物,尤其是社會性昆蟲中多次獨立演化。攜卵行為是親代撫育的一種形式,通常是單親在產卵後攜帶卵或幼體以提供保護的行為,可有效提高孵化率和後代存活率。

  黃迪穎團隊對中晚侏羅世道虎溝生物群中的卡拉劃蝽化石進行了系統研究,在157塊卡拉劃蝽化石中識別出30塊攜卵的雌性成體化石,並對其進行功能形態學綜合分析,揭示了中晚侏羅世劃蝽獨特的攜卵行為。

  黃迪穎介紹,卡拉劃蝽部分雌性個體的左中足脛節上可見約5到6排緊密排列的、每排約6到7個長度為1.14毫米至1.20毫米的卵,由卵柄附著在脛節上。雌性攜卵個體的左中足脛節較其右中足脛節以及雄性個體的中足脛節更粗。

  研究人員推測,道虎溝生物群中大量蠑螈所造成的捕食風險和周期性的食物來源使卡拉劃蝽面臨巨大的生態壓力,攜卵行為可能反映了卡拉劃蝽對栖息地生態環境的適應或對古湖泊生態系統變化的響應。

  黃迪穎表示:“卡拉劃蝽的攜卵行為可在孵化過程中為卵提供物理性保護並有效防止卵的乾燥和缺氧,對其演化和繁殖具有重要意義。但此類無私的母性保護行為可能會付出較高的代價,如增加被捕食的風險。”

  他還指出,以足攜卵的育幼策略尚未發現於其他現生和滅絕的昆蟲類群中,但在水生節肢動物中並不少見,其化石記錄可追溯至寒武紀早期的澄江生物群。但以一側的足攜卵的行為則屬孤例。該研究凸顯了中生代昆蟲多樣化的、鮮為人知的育幼策略,有助於理解昆蟲育幼行為的演化和適應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