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斯大林的“別藏著掖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3 10:56:45  


斯大林
  斯大林有個“怪癖”,不論是他在莫斯科的會議室,還是在療養地的會議室,甚至是在他二戰時的地下指揮所的會議室裡,任何桌子,包括大會議桌,都不帶抽屜。據說這體現了斯大林一個重要的行事原則:別藏著掖著,把一切都放到桌面上!

  “別藏著掖著”,就是要開誠布公,直言不諱,沒有保留地發表意見,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這有益於互相溝通,求同存異,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提高工作效率,做出正確決策。反之,會議上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心口不一,“猶抱琵琶半遮面”;同事之間,互相提防,“開口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只會互相猜疑,增加內耗,久議不決,費時誤事。 

  當然,要讓大家都“別藏著掖著”,領導人一定要有良好的民主作風,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辮子,有聽進不同意見的雅量,有海納百川的胸懷。這樣,衆人才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直抒胸臆。否則,不管會議桌有沒有抽屜,大家也會噤若寒蟬,話爛到肚子裡也不肯全說出來。 

  在斯大林民主作風還較好的年代,大家也確實做到了“別藏著掖著,把一切都放到桌面上”,形成了許多積極而正確的決議,大大推動了蘇聯的建設速度。後來,當他變得獨斷專行,飛揚跋扈後,雖然桌子還是那種沒有抽屜的會議桌,大家為了自保,也都變得老成持重,口是心非,該“藏著掖著”,就決不“放到桌面上”。疑神疑鬼的肅反擴大化,對德軍進攻蘇聯的錯誤判斷等,大約都是在這種氛圍下出籠的,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損失。 

  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後,大肆批判斯大林的“暴君作風”,連諷帶喻,不遺餘力。一次,他批得正起勁,忽然有聽衆質問他:“赫魯曉夫同志,您當初在幹什麼呢,你那時候為什麼不提意見?”赫魯曉夫頓時“勃然大怒”:“站起來,給我拉出去!”衆人不禁愕然。然後,他又幽默地說:“瞧,當初就是這個樣子,您說我敢嗎,我有幾顆腦袋?” 

  一般來說,“藏著掖著”的話,都是不同意見,是逆耳之言,但又可能是最重要的意見。古人說:“千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同意、贊美、擁護的意見,究竟是一千人還是一千零一人,意義不大;而反對者的意見,哪怕只有一個,都可能極有參考價值,真理有時就掌握在少數人手裡。1959年廬山會議上,彭老總不肯“藏著掖著”,把他對大躍進的不同意見“放到桌面上”,結果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後來證明,真理在他手裡。如果當初聽取他的意見,及時糾“左”,就會避免國家和人民遭受更大損失。 

  “別藏著掖著”,還有另外一層意義。眼下,不論我們的市場經濟,還是民主社會,都要求信息透明,高度尊重人民的知情權,做到公開、公正、公平,誰也無權對人民“藏著掖著”。事實也一再證明,不論是重大事故還是突發事件,真相公布越早、越透明,效果就越好,工作就越主動,越能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反之,越是“藏著掖著”,捂著蓋著,“神龍不見首尾”,就越會謠言四起、猜測不斷,給壞人趁火打劫制造可乘之機。 

  “別藏著掖著”,會使內耗更少,效率更高,也會使人與人關係更融洽,社會更和諧。(摘自:北京日報,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