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追溯南海問題歷史淵源:劃界原則模糊導致爭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0 10:56:18  


 
  美國因素

  此外,在中國和東南亞相關國家的南海爭端中,美國因素“揮之不去”。3月上旬,剛剛發生了美國監測船“無瑕號”侵犯我國專屬經濟區的事件。

  菲律賓總統副發言人勞拉雷.法佳都1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如果我們真的需要尋求盟友及其他東盟國家的幫助,我們可能不得不這樣做。”

  值得注意的是,南海問題的另一個攸關方越南在上周五也批評了菲律賓領海基線法案,稱菲律賓的這一舉動是對越南主權的“嚴重破壞”。

  資源能源之爭

  此外,此次菲律賓通過“領海基線法案”,與南海油氣資源關聯很大。菲律賓大學國際法學研究所此前發表的一項報告說,一旦聯合國同意菲律賓的領土要求,菲方即可對相關島嶼周圍海域的資源享有獨自勘探和開采的權利。

  我國此前對南海的油氣資源開發稍顯滯後。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應加大在南海的能源勘探開發投資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石油前副總裁賈承造3月9日在全國政協會議小組討論會上表示,近年來,外國石油公司在南海南部進行的深水油氣勘探均位於中國傳統海疆線以內的南沙群島附近海域。中國應當加大對南海油氣資源開發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維護中國的海洋資源權益。

  “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南海地區很可能蘊藏的可燃冰資源更是21世紀的能源。”李金明認為,開發南海資源已經是時不我待,尤其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加大對南海的投資力度,能為促進下一輪增長和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埋下良好伏筆。

  追溯南海問題歷史淵源

  廈門大學教授李金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我國在南海問題上主張海洋劃界應根據公平原則,其中歷史管轄是重要的因素。

  對南海問題的歷史淵源有深入研究的李金明介紹,我國在漢代就對南海諸島有過記載。元代史料更是將“千裡長沙”(即今天的南沙群島)劃入海南島的管轄範圍。明代鄭和下西洋曾途經西沙和南沙,並留下了南海海域航海圖。

  到了現代,我國在南海主權的最主要依據是傳統疆域線,即“九段線”。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接收了南海諸島。1946年,國民黨當局有感於南海海域地圖混亂,展開了南海劃界工作。當時負責劃界的一艘軍艦名為“永興”——西沙群島最大的島嶼永興島就因此得名。

  1947年,當時的“內政部”完成了南海劃界,即“九段線”。這條線最南到北緯4°的曾母暗沙,奠定了今天中國南海疆界的基本走向。黃岩島也在“九段線”中國領海範圍內。

  另據有關專家介紹,黃岩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的另一個佐證是,1898年美西戰爭結束時,以北緯118°劃界,以北為菲律賓領海;但是黃岩島的位置約為117°48’,在法理上也在菲律賓國土以外。

  李金明還介紹,菲律賓相關法律將一些遠離海岸超過200海里的地方都劃到了其領土範圍內,這不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基本原則。

  “在1947年劃界之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周邊國家一直沒有提出異議。這就在國際法意義上產生了歷史性主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張植榮介紹,“南海爭端,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近海油氣資源的發現。”

  李金明還認為,南海爭端的起源與當時的歷史因素也有關。當時,聯合國正在制定海洋法,而海洋法長期對劃界原則定義模糊不清。模糊的劃界原則給了一些國家可乘之機。

  此後,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和印度尼西亞已經在我國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大肆開采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