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勤政皇帝的一天怎麼過:明成祖朱棣的日程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30 20:16:56  


明成祖朱棣
  永樂帝四更起床 五更早朝

  一夜,羅馬皇帝提圖斯(Titus,39—81)與他的幾位摯友一起進餐時,他意識到,他整天沒有為任何人做善舉。就在那時,他說出了他的不朽隽語,“朋友,我又少了一天了啊!”

  明朝的永樂皇帝,駕崩於1424年8月12日,自從1402年7月17日登極以來——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間——而且所有的證據也顯示,他從未浪費過一天。人類始終以“日”為生活的基礎:尼安德塔人或北京人不會理解“月”或“年”,但毋庸置疑地,他或她會了解,日子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他或她會知道,在那段短暫、充滿危險的時間裡,人必須為了生活而奮鬥。

  的確,日子是生活本身的一種縮影,而每天在時間中的逗留,僅僅是更大旅程的一種倒影。叔本華(Schopenhauer)說,“每一天都是一個人生的縮影”。至少,為了小規模地一瞥永樂日常生活的形式和內容,讓我們伴隨著永樂皇帝,走過宮廷生活的一天。這天是農歷正月十三日(乙未日),西歷1423年2月23日。中國一片歡鬧、有自信,沒什麼好憂慮的,歡天喜地正要過元宵節,而經濟也以全速進展。

  1423年,在這個寒冷冬日的前夕,一組五人的更鼓房太監,輪流爬上了北京的玄武門——把宮殿建築群跟紫禁城北端之煤山隔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地方——打著夜鼓(明代中國人將一夜分為五更,而一更又分為若干點。一更揭開了夜幕,三更表示子夜,而五更則示意破曉)。就在這一段時間裡,十餘位太監在文華殿後方的刻漏房工作。

  水從一小孔流入一個容器,漏箭在水上的刻度指示著時間(八刻度一小時)。每一小時結束時,直殿監太監便將“時辰牌”帶到永樂皇帝過夜的乾清宮,換成一個新的。“時辰牌”大約三十公分長,青地金字。任何看到它的人必須側立讓路,而坐著的人必須起身,表示他們對時辰牌信差的敬意。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六十三歲的永樂聽到四更鼓聲時便起床。

  當永樂開始沐浴更衣時,燈籠和提燈迅速照亮了整個乾清宮。奉禦淨人已經帶了器皿來清理永樂皇帝的小便和痰液。他們手上有內官監製造的薄軟廁紙,也提來了幾桶從附近宮井汲取的井水。他們仔細檢查了澡盆,以及所有混堂司提供的洗潔液、毛巾和其他的洗浴設備。在洗完一個溫撫的澡後,永樂穿著一雙紫白相間的便鞋,坐在一張有墊褥的椅子上;一位奉禦淨人弄幹、梳理著他的頭髮,而另一位則修剪他好看的髭須和長長的胡須。永樂皇帝沉思默想了片刻,這一天他要完成什麼事。這天是個典型的北京冬天早晨——嚴寒、多風又潮濕——但他的房間有惜薪司提供的燃料木炭和薪柴,相當暖和。永樂想起明天——正月十四日——惜薪司太監會來拖運垃圾和大糞,也會清理手推車、木炭堆,以及紫禁城的每處垃圾場。永樂皇帝隨後喝了點茶,吃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監督下的廚師所準備的早齋。過去三天,永樂皇帝不飲酒、不茹葷,因為他這一天需要向上天報告帝國的狀況;也因為這一天,是明朝十三個最重要的國家祭祀之一,永樂不問疾,不吊喪,不聽樂,不理刑名。而在這三天齋戒期間,他也要避免臨幸任何的妃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