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因太肥險丟皇位的平庸帝王 為何後世評價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20 09:34:00  


 
  因為沾兒子的光才當上皇帝的仁宗,對兒子有種莫名其妙的嫉妒可以理解。可是,後世有人斷言如果仁宗再多當幾年皇帝,可能會廢除太子,我認為純屬臆猜。仁宗對兒子感覺不爽是一回事,可廢除長子繼承權再選另外兒子繼位又是一回事。因為前者是個人的感情,後者涉及整個朝廷政局和大明江山,涉及自己身後的評價,朱高熾不會這樣冒險。在父皇在世時,他在幾次重大事件面前都有驚無險,證明他是個老實人,但毫不糊塗,做事極有主見,且“忍”的功夫一流,關鍵時刻形勢非常理智。

  這樣的老實人才是大聰明。

  朱棣帶領二兒子揮師南下時,建文帝的部隊搞了個“圍魏救趙”,派奇兵直搗燕王的都城北平,而燕王大軍在外,如果貿然班師來救,得勝之勢將功虧一簣。朱高熾這時不顧自己多病肥胖的身子,帶領老弱將士堅守北平城,自己冒著弓矢上城督陣,激勵將士,南軍終於無功而返。他這保護根據地的功勞成為日後得到繼承權的重要砝碼之一。

  永樂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住在自己的老窩北京城(當時稱“行在”,還沒有正式的首都名分),讓朱高熾以太子身份在南京監國。他懷疑太子有什麼不軌的行為,命令禮部侍郎胡濙暗中去監視太子的行為,並叮囑他說:“人言東宮多失德,汝至京師,可多留數日,試觀何如,密奏來!奏字須大,晚至即欲觀也。”這老皇帝對太子已經有傾向性意見,一般的辦事人員會迎合上意,收集太子的“不軌”言行。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實折服了,“以皇太子誠敬曉謹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釋”。

  這老實人最聰明之處是認清了父親的為人和自己的處境。面對永樂帝這樣文武兼備而又陰險毒辣的父皇,耍小心眼能瞞過他?一味地去討好也是下策。只有以不變應萬變,老老實實夾起尾巴做人,才是上策。他能最後熬到皇帝位置,和兩個弟弟相比,笑到了最後,其制勝之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吾知盡子職而已,不知其他也。”有時候,這樣的笨辦法更管用。

  仁宗雖然在位時間很短,但他赦免了建文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永樂帝開始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讀書人的待遇比洪武、永樂兩朝要好。因此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痛悼他在位時間太短。如果從個人的能力來說,他顯然不屬於有鋒芒、有魄力的改革派,比起秦皇漢武乃至他的祖父、父親,相對平庸。但他最大的特點是尊重下面臣民的能力,盡量少地去命令臣民這樣或那樣。這樣平庸的皇帝,帶給百姓的福祉遠甚於那些個人能力很強、不甘平庸的皇帝。商紂、秦始皇、隋煬帝就是有能力而喜歡胡折騰的皇帝。所以,朱高熾的廟號為“仁”。(摘自:《皇帝、文臣和太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