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野田是怎樣作出“購島誤判”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9 11:17:36  


 
  “大局為重”與“鬥而不破”

  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和結論,自認為摸清中國底細的“中國通”深信,中國對日問題的思考,歸根結底,離不開“大局為重”與“鬥而不破”的套路。所謂“大局為重”,在東京看來,其實就是能忍則忍,即“小不忍則亂大謀”;至於“鬥而不破”,則被他們解讀為隔靴搔癢、“壞不到哪裡去”的理論依據。

  為此,這些謀士建議在領土問題(或者歷史問題)向前邁進一步的同時,堅持“政經分離”的政策,並加強外交與文化交流(滲透?)的工作。在他們看來,只要這經濟、外交與文化“三管齊下”,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石原、野田雙簧劇之所以越演越逼真,“中國通”的上述調查與研究成果,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不過,在日本9月11日“購島”之後,北京當局及中國各地民眾的強烈反應,不能不說遠遠超乎了野田政府及其智囊的意料。原本試圖游說北京相信“國有化”對中國也有好處的《朝日新聞》,不得不驚呼“日中面臨最大的危機”,呼籲日本政治家在採取“毅然”態度的同時,傾其全力搞好外交工作。

  與此同時,不少日本主流媒體在刻意突出“反日”群眾“暴徒化”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憤怒的中國這回“真的很生氣”。中國海洋局派出海監船巡航是一個例子,當局在一定程度上默許“理性愛國”的群眾遊行示威以表達其不滿情緒,是另一個例子。至於商務部官員表示“中國消費者有以理性方式表達其看法的權利”,更被敏感的日本評論家解讀為迄今為止讓日本占盡便宜的“政經分離”美好時光可能將一去不複返。儘管他們口口聲聲強調經濟制裁是“雙刃劍”,認為中國不致於動用這一武器,但卻掩蓋不住他們對戰前“抵制日貨”時代的恐懼感。畢竟,已經“喪失了20年”的日本經濟,經不起新一輪的經濟戰。

  抨擊中國愛國教育和民族主義

  為此,就像以往中國發生“反日”遊行時一樣,原本深信北京會以“大局為重”、採取克制態度的日本大眾傳媒,齊聲聲討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主義”。《讀賣新聞》的社論在把中國反日遊行歸咎於“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不禁向北京發出如下“警告”:“不買特定國家的產品,既違背自由貿易的原則,也對中國沒有好處。”《東京新聞》也發表了類似論調:“利用愛國意識煽動反日是十分危險的,從大局著眼,也不符合中國領導層的利益。”

  《東京新聞》的一篇專欄文章還進一步指出:“如果無法將反日情緒鎮靜化,(中國)自己也會被自己培育出來的怪物從內部腐蝕與破壞。中國領導層對這種恐怖後果應該是十分清楚的。”

  說白了,期待北京“克制”的日本媒體,此刻真正要說的話是:“怕亂”的北京,這回怎麼忘記了“怕亂”的重要性及其道理呢?

  這真令人百思莫解!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卓南生 新加坡旅華學者,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