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在古代,人們如何預測節氣的變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4 11:01:40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古人除了通過自然變化和動物表現來判斷節氣外,還使用一種叫“律琯”的裝置來測定節氣變化。據宋趙師俠《朝中措》:“開隨律琯度芳辰……休數歲時月季,仙家欄檻長春。”

  琯[guǎn]古同“管”,律琯也寫做律管,早期系用玉制成的笛子狀樂器。用律琯來預測節氣,古人稱做“以管候氣”,全稱叫“律管吹灰候氣法”。北齊天氣學家信都芳“能以管候氣,仰觀雲色”,每月預報無不準確。

  據《隋書·律歷志(上)》“候氣”條,有一次信都芳對身邊人說,“孟春之氣至矣。”大家去看律琯,果然有了相應的反應。信都芳所制律琯上設有24片輪扇,可以預測二十四節氣。使用時,將律琯埋進土中,“每一氣感,則一扇自動,他扇並住,與管灰相應,若符契焉。”開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在滅了南朝陳後,指派毛爽等人測報節氣,毛爽便“依古”採用律琯“以管候氣”,獲得了準確的結果。

  律琯並不是北齊信都芳的發明,東漢已在使用。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引司馬彪《續後漢書》中“候氣之法”:“於密室中以木為案,置十二律琯,各如其方。實以葭灰(蘆葦莖中的薄膜所制成的灰,質極輕),覆以緹縠[ti hú],氣至則一律飛灰。”所謂“飛灰”,就是放置在律琯內極輕的葭灰會飛出來。《夢溪筆談》認為,這是“地下陽氣”的作用。這裡的“陽氣”其實就是現代術語“地溫”。土壤中溫度在不同的季節變化不同,“以管候氣”便利用了這一現象——律琯實際是一種“地溫表”。這種通過地溫變化來判斷節氣的做法,與現代通過氣溫來判斷季節輪換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結果卻是一致的,充分顯示出古人的智慧。

  (來源:北京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