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軟”技術革新“硬”製造
http://www.CRNTT.com   2023-01-07 16:48:34


  中評社北京1月7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在位於湖南長沙的中聯智慧產業城土方機械園備料車間內,智能切割機正加緊作業,激光與鋼板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展現著工程機械行業的“硬核”氣質,而這背後有一股智能化的力量尤為引人矚目。

  近年來,在工程機械製造大省湖南,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為代表的一批龍頭企業積極推進智能化轉型,用“軟”技術加速“硬”製造的革新,讓人們印象中笨重的工程機械煥發出新的活力。

  中聯重科智能製造中心負責人奉華說,工程機械零件種類多樣,如何對每一塊鋼板合理切割、減少材料浪費是關鍵。為此,中聯重科加大人員和資金投入,開始研發相關算法技術。2022年,中聯重科自主研發的超級排料人工智能算法正式投入使用。

  “以前一塊鋼板可能只是用於一個生產計劃的零件生產,現在依托算法可以實現‘一板多用’,做到生產計劃和材料利用率的最佳平衡。”奉華告訴記者,在計劃排產時,算法會自動分析客戶計劃需求所對應的鋼板的最優規格和數量,將多客戶、多機型的生產計劃進行合理排產,提升生產效能。

  據瞭解,中聯重科通過研發超級排料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項智能製造技術,實現了材料利用率比同行業平均水平提升15%、年節約成本20%以上、年減少碳排放逾6萬噸的效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工程機械行業做智能化的難度在於其產品是“多品種、小批量”的。針對這一難題,三一重工深入挖掘海量數據資源的價值,為增強產線柔性化提供支撐。

  走進三一重工長沙園區的18號工廠,只見機械臂不停揮舞,AGV小車裝載著物料在產線和立庫之間靈活移動,這離不開“工廠大腦”的全程智能調度。

  遍布工廠的1540個傳感器和200台全聯網機器人每天產生超過30TB的大數據,讓工廠的生產情況具象化。後台根據這些數據對各個生產環節實施智能化管理,實現了“一張鋼板進,一台泵車出”。目前,三一重工長沙園區的18號工廠可生產的機型多達263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