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海歸去哪兒”依然是個沉重的教育話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1 11:35:06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海歸,曾是高水平、高薪酬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隨著大規模“海歸潮”的出現,海歸的素質出現分化,其待遇與預期也與此前形成明顯落差。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去年,我國出國留學回流率已超過50%。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出國留學從“精英化”逐步走向“大眾化”,海歸已從“黃金時代”逐步進入“鍍金時代”,現在已步入“青銅時代”,海歸“去光環化”將成必然趨勢。(7月20日《新華網》)

  所謂海歸,指的是在國外留學歸來的學子,意即在國外接受高等教育而回國就業發展,屬於人才的一種回流。海歸人員的歸國人數越多,所占的比例越大,意味著為國內提供的高尖人才也就越多。當然從另一個層面,也說明出國留學已從“精英化”逐步轉向“大眾化”,在高等教育產業化和全球化的當下,量產的海歸跟國內的高校學生一樣,當數量出現井噴式增長並達到相對飽和的狀態後,競爭的加劇也會讓其光環剝落,“海歸”成“海帶”就幾乎無所避免。

  2007年,我國出國的留學人數是14.4萬人,歸國的人數是4.4萬,意味著留在國外的超過10萬之巨,2015年留學人數為52.37萬,歸來者為40.91萬,留在國外的超過11萬人。從數據對照來看,留在國外的留學人員數量相對穩定,所不同的是留學人員的總量太大,國外的接納度有限就只能歸來。然而,若是以此對留學進行否定,甚至認為留學較之於國內教育並無優勢,從而淡化了國內教育改革的議題,如此走偏才是審視海歸命題的最大敗筆。

  2014年10月召開的“2014年留學趨勢論壇”指出,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促使學生出國留學的熱情越來越高。儘管近年來海歸人員的待遇不如從前,社會輿論也不乏理性的分析和提示,但留洋潮依然逆勢而上。有報道稱77%的學生或家長明確表示留學投資很值得。就業只是選擇留學的一個方面,而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與享用,才是家長和學生們熱衷於留學的主要原因。若是不能正視留學熱的本質,以就業好壞論“海歸”成敗,就會出現方向性的偏差。

  事實上,儘管近年來,海歸人員越來越多,留學生的性價比也日益失去優勢,但並不影響留學的熱情,其原因在於兩個方面,一是擴招後形成了“水漲船高”的普漲效應,相比較而言,選擇留學依然具有相對優勢,二是市場的理性化,使得對教育的需求與選擇更加成熟。從單純的“成功就業”和“身份標簽”到 “英語能力提高”、“思維方式的改變”、“就讀院校有實力”、“專業知識的提升”等的綜合認識,我們看到公眾的投資取向和教育思維已更加理性而明智。

  更應看到,時下的留學熱背後,是對國外教育的高度認同,同時也是對國內高等教育的某種抗議,並成為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動力。前不久有消息稱,國家將廢除“985”“211”工程,並統一納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因而,未來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徑,還得以世界一流作為目標和追求,在學習別人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在去行政化、經費獨立、“教授治校”“學術自治”等方面,有實質性的成效,同時一切都圍繞學生能力的提升、學術水平的提升為核心,以此健全導向機制,明確服務中心,實現教育改革的質的提升。

  當海歸與國內教育並無多大差異之後,而國內教育又成為全球的集散中心,那麼海歸的議題才不會成為情感糾結,更不會成為一種權利訴求。

  (來源:光明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