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當代“國服正裝”,應是什麼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30 17:01:14


北京街頭身著旗袍的女士。(光明圖片)
  中評社北京4月30日電/假如能夠穿越古今,該如何辨別來到了哪個朝代呢?最有效的辦法或許就是從服飾上進行識別。漢服、唐裝、中山裝……歷朝歷代,中國人都有自己非常講究的傳統服飾,無論用於日常穿著還是重要的場合,都有代表自己鮮明民族特征和獨特文化特征的服飾。

  中辦、國辦日前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設計製作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裝服飾。”那麼,該如何承接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推出屬於當代的“國服正裝”?“國服正裝”又該如何引領文化新風尚,樹立國際新形象?

  當代“國服正裝”,應是什麼樣

  推出當代“國服”正當其時

  商周的上衣下裳、秦漢的袍服、隋唐的高腰襦裙、明代的鳳冠霞帔、清朝的馬褂、民國的中山裝……這些為世人熟知的服裝種類不僅體現了不同時代人們的身份、職業、地位,也深深鐫刻著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烙印。

  《左傳》注疏有雲:“中國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由此可見,華夏民族的稱謂正是來源於服飾文明,中華成為禮儀之邦也與衣冠文明有著密切關係。服飾在中國歷史文化中的意義已遠遠超出避寒遮羞的實用性,更是禮儀制度和時代文明的鮮明載體。

  全球化的今天,擁有幾千年傳統服飾文化的中國在全球只是服裝製造和加工的大國,但不是服飾品牌或服裝創意的強國。原因之一就是代表中國文化的中式服裝及其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影響不夠。

  日本的和服、越南的奧黛、印度的紗麗……這些民族特色服飾已經被全世界所熟知,成為一個國家的象徵性符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薇表示,許多參加外事活動的中國人都希望能穿著具有本民族特色、帶有一定儀式感和文化包容性的服裝出席重要場合,但遺憾的是在我國這樣的服裝暫時沒有。我國外交人員多數場合都穿西服,可西服在某些場合併不合適。她認為,在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外交活動日漸頻繁的今天,確定一款“國服”十分必要。

  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楚艶認為,首先,服飾是華夏文明重要的一部分,凝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風采,今天的民族復興必然要求復興傳統服飾文化。其次,當代中國人穿著屬於本國的中式服裝也是身體力行展現民族自豪與自信的重要手段。同時,國服作為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和文明發展的標誌。所以,當前恢復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推出屬於當代中國的“國服正裝”,是非常必要和有現實意義的。

  中國行為法學會法治中國詩書畫院院長汪國新認為,國服不僅是代表一個國家的服飾,更是一個國家發展歷程中思想文化、藝術積澱的濃縮。“在中國發展壯大以後,通過打造中華‘國服正裝’,保護和繼承傳統文化,塑造民族之魂,已成為時代的需要和民眾的普遍共識。”汪國新指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