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別讓歌迷喜愛成了亂象滋生的理由
http://www.CRNTT.com   2024-03-19 15:48:09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文匯網報導,隨著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熱門演唱會一票難求已成常態。但連日來,各地演唱會的不和諧聲音大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架勢。

  各種亂象包括但不限於:一軟件以某歌手歌迷會的官方名義設置購票門檻,實則行變相加價之實;明明開票第一時間就從票務平台搶票成功,具體座位的揭曉卻姗姗來遲,觀眾無奈稱之為“開盲盒”;購票後觀眾一旦退票需要支付票面價20%的可觀手續費;開場前,黃牛“掩護”一些非持票觀眾衝關檢票口;到現場後觀眾發現超千元購入的實為“柱子票”,大部分視線被遮擋;某歌手在演出過程中致謝主辦方,卻得到歌迷齊喊“倒閉”的回應,原因是歌迷對從票務、場地、安檢、場內應急等多項事宜心生怨氣……

  事實上,自從2023年線下演藝市場復甦,演唱會作為典型的體驗型消費勢頭強勁。歌迷不僅願為心儀的歌手支付動輒千元以上的票價,有的還千里迢迢“打飛的”跨省跨城,或是追隨歌手輾轉多地觀演,助推相關文旅市場的活力。但與之相伴的購票難、溢價多、質難保、霸王條款等亂象,儼然成為市場活力的硬幣另一面,令消費者心寒。要保障消費者權益、呵護觀眾的體驗,進一步規範市場以謀求持續健康發展,亟待多方發力、共同攻克。

  亂象背後,難點、堵點究竟有哪些?就消費者所詬病的,應做到以下幾點——

  消弭票務信息差,破除買票有如“開盲盒”的現狀。2021年以來,國家及各地文旅部門不斷更新完善相關管理措施,通過出台強實名制、規定公開售票占比等政策,用以約束市場,為消費者權益兜底保障。但普遍現狀是,從消費者在票務平台下單成功到真正“揭曉”具體座位,其間有相當的窗口期,短則三五天,長則月餘。值此在線選座早已不存在技術性難關的當下,漫長的“盲盒”窗口期,成了部分主辦方及承辦方不守誠信、放任“黃牛”鑽空子的操作空間。

  完善定價規則與退改簽等行業規範。井噴的市場迅速崛起,但從購票到演出的整條服務鏈尚有多個環節存在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現象,導致“灰色地帶”屢禁不絕。眼下,航空、鐵路乃至電影票都已有了相關退改簽的成熟做法,演唱會市場的票務平台和主辦方當主動擔責,放長眼量,以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案措施保障消費者權益,而不是只做“一錘子買賣”、賺“一時快錢”。各地文旅部門、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協會等也需多為消費者的合理訴求“撐腰站台”,確保維權有道。

  總而言之,別打著官方幌子“割韭菜”。演唱會的火爆始終得益於歌迷、觀眾的熱情,但被偏愛絕不能成為放肆的理由。切莫因一時逐利心切,而一再貶損大眾的消費體驗。殊不知,失去的口碑、被“澆滅”的熱情將很難補救回來,影響的是整個演出市場的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