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從科學大師默默離世說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2-18 13:38:58  


  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人民日報》報道,今年春節,見到不少朋友的孩子,問起他們未來的志向,有的說掙大錢當老板,有的說做領導當大官,有的說學超女去唱歌,有的說學劉謙變魔術……回想起自己小時候,如果被問到這個問題,班上一大半同學都會回答:當科學家。而如今,五花八門的答案中,竟然沒有一個是科學家。感慨之餘,也沒多想,只是覺得社會多元化了,或許是一種時代進步。

  春節過後,連續看到兩則消息,兩位科學大師離我們而去了。一位是著名地理學家施雅風院士,13日在南京去世;另一位是著名水利專家謝鑒衡院士,9日在武漢去世。這是兩位非常了不起的科學家。施雅風先生是我國現代冰川科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他的科學思想和學術行為開創了中國地理學的新紀元,深刻影響了我國地理學的發展。60年前,他還捐出工資和幾位同行在業餘時間創辦了一本雜誌,就是今天的《中國國家地理》。

  謝鑒衡先生則是國際知名的江河治理泰鬥,我國河流泥沙工程學科奠基人之一,在河流泥沙運動的基本理論和長江黃河的實際治理中取得突出成就,造福了沿岸的千百萬人。

  這樣兩位科學巨匠的連續離世在社會上卻是出奇的默默無聞、悄無聲息。在媒體、網站甚至微博上,只有零星的報道,大多也不在顯要位置。

  同樣是在春節,一位明星的離婚在社會上卻是格外地引人關注。媒體狂轟濫炸,網絡連篇累牘,微博議論紛紛,就怕人們看不到。大師逝世和明星離婚,發生在同一時間段,但在輿論傳播和社會反響上的反差竟然超過百倍乃至千倍。這不僅深深刺痛科技工作者的心,也不得不讓我們震驚和深思。

  不得不承認一個讓人沮喪的事實: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了,社會進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公眾的科學素養、科學理念和科學精神卻並不算是與時俱進。人們對科學正在冷漠和疏遠。以前,科學家是人們的偶像,現在,則換成了明星巨富;以前,全社會為重大科技成果而歡欣鼓舞,現在,公眾享受著科學家帶來的文明成果,卻往往不知道科學家是誰;以前,媒體上能看到大量的科技新聞,現在,這個比例已經下降到6%,遠遠低於美國的20%和日本的15%……這些都是危險的信號。正如吳澄院士說過,科學還沒有被放在受尊重的位置,或者說只是表面上說說而已。

  一個不尊重科學的民族,不會是真正有前途的民族;一個不尊重科學的國家,不會成為一個自主創新的強國。在中國這樣一個公眾科學文化素質較低的國家,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必須在全社會形成熱愛科學、崇敬科學的氛圍,讓良好科學素養的種子在國人心中生根開花。對待科學,讓我們拒絕冷漠和疏遠。希望在不遠的那一天,在孩子們的心中,當科學家能重新回到理想的前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