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兩岸合編詞典幕後:協商,避免讓對方為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06 11:17:44  


 
  3.

  協商,彼此避免讓對方為難

  編詞典的人常講一句阿拉伯諺語:上帝要懲罰誰,就讓誰來編詞典。編詞典苦,編纂兩岸詞典更苦,因為還要費盡心力克服兩岸特有困難。

  李行健介紹,《兩岸常用詞典》僅稱謂用字就很費了一些腦筋。台灣稱自己使用的字是“正體字”,難道大陸的簡化字“不正”嗎?大陸稱台灣用的是“繁體字”,可是台灣專家表示,他們用的是傳承下來的漢字,哪有“繁體字”一說?台灣稱大陸用的是“簡體字”,這也不準確,因為大陸經過簡化的只有2200多字,約占通用漢字的1/3,怎能一攬子稱為“簡體字”?最終,因為台灣曾將整理過的漢字稱為“標準字體”,大陸則將整理簡化過和漢字稱為“規範字形”,兩岸專家協商後達成共識,詞典大陸版稱為“規範字形本”,台灣版稱為“標準字體本”,如此皆大歡喜。

  遇到敏感詞,李行健說,“雙方會友好協商,彼此都避免讓對方為難。”比如說,關於“兒童節”的解釋,台灣專家初稿寫:“1934年中國政府確定為4月4日……大陸定為6月1日”。“‘中國政府’與‘大陸’出現在同一個詞條中,有‘兩個中國’之嫌,我們較難接受。最後,這個詞條改為先介紹兒童節是什麼節日,最後標明大陸定為6月1日,台灣定為4月4日。雙方都可接受。”

  李行健還舉了一個“少數民族”的例子,台灣的少數民族習慣分為14個族群,而在大陸則通稱為“高山族”。為了能夠完整描述詞義,最後,《兩岸常用詞典》將大陸少數民族與台灣少數民族族群列出附表提供給讀者。他說,在詞典編寫過程中,兩岸專家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無法達成共識的,就等待進一步交換意見,直至形成統一意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