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婉約高手蘇東坡
http://www.CRNTT.com   2021-12-27 10:20:00


 
  這回我們來看句法,東坡這些句子因明白如話又能準確傳情達意,成為千古名句,讀來口角噙香、舌尖生春。“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翻揀蘇詞全是這樣的名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數也數不過來,我上班堵車時就聽著東坡這些名句,頓時沒有了堵車的痛苦,越慢越享受。

  東坡流傳至今的有三百六十多首詞,就數量而言大多數詞還是以婉約為主。繆鉞先生說“晚近人論詞多以『豪放』為貴,而推蘇軾為豪放之宗。這實在是一種偏見。宋詞仍是以婉約為主,蘇軾詞的特長是『超曠』,『豪放』二字不足以盡之。”的確,蘇軾詞是婉約中的超曠與豪放,纏綿中的樂觀與豁達。比如我舉的那些名句,讓人聽著充滿了對人生美好的追求與嚮往,比如“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是貶居黃州的作品,曠達樂觀催人向上。

  再比如《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有“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借誇歌女柔奴而寄寓自己隨遇而安的曠達情懷。把曠達樂觀的情懷引入婉約的詞作,使作品格調頓高。即使苦悶,也寫得超然而不頹廢,比如《望江南.超然台作》作於密州任上,“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借煮新茶解脫思鄉之苦,以詩酒自娛而超然忘憂,“詩酒趁年華”,虧他能想出這麼好的句子來。南宋劉辰翁說“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千古之下,我們有幸讀到了如此美的作品。

  林語堂說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是一個百姓的朋友,他“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蘇東坡是卓越的天才,他有廣博的學識,但他有一顆赤子之心,使他具備了開朗的胸襟,對普通人都充滿了愛,如《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換一個別的官老爺早惱了,那還會作出這麼好的詞。這麼大的文豪對農民也特別好,比如在徐州當太守時,《宋史》記載他曾帶領百姓防洪的事情。元豐元年(一○七八年)去城東石潭求雨的路上,一口氣寫了五首《浣溪沙》,飽含對農村的熱愛和農民的情誼。其中最出名一首是“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這肯定不是豪放詞,把尋常的景物入詞,使婉約詞題材又廣。

  清代詞論家周濟說“人賞東坡粗豪,吾賞東坡韶秀。韶秀是東坡佳處,粗豪則病也。”在我看來,東坡詞的成就也多在婉約一路上,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看都是這樣。特別是一些小令短章上闕詠人、寫景、狀物,下闕議論、感慨、抒懷,寫得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婉約而明麗,真是“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