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民俗潤澤鄉間 激活振興力量
http://www.CRNTT.com   2022-03-24 09:40:47


山東青島一位小女孩展示一款傳統虎年生肖花餑餑。新華社發
 
  3.創新路徑 民俗節日傳承與鄉村振興有效結合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唐代詩人白居易名篇《琵琶行》中的“浮梁”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這裡的瓷茶文化已有上千年歷史。春節期間的雲村晚、漢服秀;清明節期間的“茶瓷對話”“開山節”;端午節期間的滄溪風華錄、露營大會……浮梁縣借助其“世界瓷都之源,中國名茶之鄉”的文化底蘊,舉辦一系列活化傳承、推陳出新的民俗節日活動,不僅帶領遊客體驗歷史文化風情和優美生態環境,也打造了鄉村振興新業態。

  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書香金甌、文武嶺西、古韵簡村、和善百西、淳和新河……美麗文明村居建設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在挖掘和打造傳統民俗節日文化傳承實踐中,不斷探索鄉村振興新思路。

  價值引領型。調研中,有些地方對傳統民俗節日文化的價值內涵進行深入挖掘;有些地方將民俗節日文化與紅色文化緊密結合,以鄉村振興實踐為傳統節日文化注入紅色基因。這些方式推動了傳統民俗節日助力培育鄉村文明風尚,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精神力量。

  社會治理型。調研中,有些地方注重節日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相輔相成;有些地方統籌協調、科學規劃、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打造品牌,共同服務於鄉村振興。這些都發揮了傳統民俗節日文化所內含的文化治理功能。

  人才創意型。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浮梁縣推行“鄉創特派員”機制,發動一批企業家、創業者、社會工作者等,與農村基層組織共謀發展,激活在地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共建人文鄉村。調研中,有些地方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些地方注重發揮外來人才的價值和作用,促進城市與鄉村在交流中相互形塑。

  產業轉化型。袁家村、南海區、浮梁縣等地均立足各自的特色民俗文化,激活文化產業新動能,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調研中,有些地方以文創賦能,豐富傳統民俗節日文化內容,創造鄉村新IP,打造鄉村文化新品牌。有些地方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牽引力,對內開展群眾工作、凝聚共識,對外承接各類市場主體,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為傳統民俗文化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