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金庸展”300藏品重溫一筆一書一江湖
http://www.CRNTT.com   2022-10-30 10:07:10


上海圖書館館藏,金庸的族譜《海寧查氏族譜》,和金庸祖父查文清於清光緒丙戌(1886)年考中進士的《會試硃卷》。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電/據大公報報道,金庸(本名查良鏞)是香港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支妙筆開創的武俠世界,影響了幾代人。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特區政府駐上海經貿辦特別策劃“金庸展—上海站”,從香港借展300餘件重要展品。正如香港作家聯會為展覽特別發來的賀信中所言,相信通過展覽,有助於觀衆對於這位擁有華人讀者最多的作家加深認識,并從中獲得啓發。\大公報記者 張帆(文、圖)

  把香港當成第二故鄉的金庸,與華東地區淵源深厚。他祖籍浙江,在上海完成學業并踏上職業生涯,也是從上海出發前往香港。因此,展覽也有大俠“回家”的味道。

  徜徉展廳,還可以通過五大元素來多層次了解先生的生平和成就,那就是:家、書、棋、報和劇。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昨日展覽開幕禮中以視像致辭。他表示,查良鏞的作品不僅風靡全球,更被翻譯成多種語言。60年來,金庸是華人社會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金庸文化”對文學創作、影視娛樂和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可謂無遠弗屆。

  李家超特別感謝上海圖書館向展覽借出珍貴展品。他希望觀衆通過參觀金庸展,回顧其小說創作歷程,并細味其作品中蘊含的愛國精神。

  家:一代宗師 生於海寧

  在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中,主人公陳家洛一次夜訪海寧老家的情節讀者肯定不陌生:海塘觀潮,吃糖藕要把糯米先挑出來……緣何對於當地的習俗如此熟悉?因為先生正是浙江海寧人。

  上海展從金庸的成長足跡說起。金庸和陳家洛一樣出生在海寧。為了讓內地觀衆更好地了解金庸的家世和與華東地區淵源,上海圖書館提供了兩件珍貴館藏,一件是金庸的族譜《海寧查氏族譜》,一件是金庸祖父查文清於清光緒丙戌(1886)年考中進士的《會試硃卷》。<nextpage>

  書:從讀者進階到作者

  金庸的作品魅力何在,很多人不約而同聚焦儒雅的文筆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優勢從何而來?正如金庸自己曾提到:“年輕時培養我創作能力和寫作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讀書。”

  書,是本次展覽中的一個重點,包括了金庸讀過的書和他創作的書。比如《周易研究》、《真氣運行法》、《小說理論》、《藝術與幻覺》、《婚姻和道德》、《佛教起源研究》等,在一本英文版《佛教思想的途徑》中,還能看到他親筆做了紅色標注與筆記。

  從1955年起至1972年,金庸創作了15部風靡全球的武俠小說。主辦方從香港中央圖書館借來一批早期版本,有不少出版時間已過一甲子,如1957年版的《射雕英雄傳》。記者了解到,金庸小說開始流行之初,就一直在與盜版鬥智鬥勇。他放棄了原來出版方式,改為每7天出版一本“普及本”,全刊7天連載的內容,并於小說連載到第7天時同日推出市場。此外,又將4册普及本結集成“合訂本”,每册合訂本都包含了28天的連載稿量。後來的《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俠客行》、《白馬嘯西風》、《飛狐外傳》均以這種方式出版。

  棋:與大師共謀“和諧”

  除了讀書,圍棋是金庸一生的愛好。除了拜師學習棋藝,更不時在家中擺下棋局,邀請棋友切磋。《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天龍八部》及《笑傲江湖》那些對弈場面說不定就是他日常心得積累。上海展覽中,特別布置了一盤巨大的“珍瓏棋局”,靈感來自《天龍八部》。<nextpage>

  “棋”元素在展廳內不止這一處虛構的棋局。展覽的檔案展品中,有金庸所藏的香港圍棋協會1984年6月刊《弈》和書籍《影的讓分圍棋秘密編年史》。難得一見是金庸用過的棋盤。原木的圍棋棋盤和黑白兩罐棋子保存完好。

  相對而言,棋盤邊上的一張藍白格紙不仔細看很容易錯過。這張紙來頭不小,那是1986年10月25日,由香港圍棋協會舉辦的金庸與他的偶像吳清源對弈“榮譽性的一盤棋”比賽棋紙。紙上清晰記錄,執白一方吳清源以四子勝,棋盤上方還有“光輝永恒”字樣。

  報:武俠之旅起自大公

  金庸在內地讀者心中,是一個武俠宗師的形象。今次的展覽,還詳細向大家介紹了他報人的身份。

  1947年,金庸考入當時的《大公報》上海館,任國際電訊翻譯。《大公報》香港版複刊後,在征得他本人意見後,他就被調派到港館工作,由此定居香港。在《大公報》期間,他擔任過記者、編輯,撰寫過新聞評論。這次上海展覽的文字引言還告訴大家,1950年代初,他曾以“姚馥蘭”、“蕭子嘉”、“林子暢”、“姚嘉衣”等筆名在《大公報》和《新晚報》開辟專欄撰寫電影評論。

  在另一個展區,還有一件珍貴的展品,是刊登金庸第一部武俠作品《書劍恩仇錄》的報紙。1955年,查良鏞開始以“金庸”為筆名,在《新晚報》發表新派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連載之初,并未受到特別注意,但隨著小說人物陸續出場,加上小說故事的獨特歷史背景,情節發展和熱鬧的打鬥場面,漸漸吸引讀者追讀,最終一紙風行。

  劇:實景場面傾倒劇中人<nextpage>

  如要問內地讀者,他們與金庸的第一次“邂逅”是在哪?十有八九是在“劇”中。獲悉“金庸展”在上海舉辦,很多香港演員都發來祝賀視頻,包括汪明荃、劉德華、佘詩曼、黃日華、呂良偉、李若彤、周海媚等。

  上海站的展廳內,金庸“劇”元素也非常重要。特別邀請了跨界藝術家馬興文在展廳內用經典武俠場景再現的方式創作了“金庸書房”,通過光影片段,帶觀衆進入金庸的武俠世界,深入其中還可見雕塑版“十四字對聯”。

  展覽現場,恰逢令狐衝扮演者呂頌賢和“建寧公主”兼“阿紫”劉喬方前來觀展。憶起當年的拍戲時光,兩人不約而同表示,能够演出金庸作品真的很幸福。呂頌賢直言,拍攝金庸作品成為他演員生涯的轉折點,“金庸老師的作品非常厲害,帶動我們這些演員被更多人記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