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壯族舞劇《媽勒訪天邊》以舞劇講好廣西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4-04-04 17:58:47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據中國文化報報導,催人奮進的銅鼓聲震撼大地、響徹人寰。隨著銅鼓聲,成群結隊的人從遠古走來,走向太陽升起的地方……3月28日、29日晚,大型壯族舞劇《媽勒訪天邊》在廣西南寧劇場上演。故事、舞台、道具、舞蹈和音樂釋放出一種豐富、神秘而溫馨的美,充滿情感和張力,引起觀眾強烈共鳴。

  “扁擔舞造型之美,鬥雞舞之形象,音樂之動聽,令人驚嘆,不愧為經典劇目,久演不衰。”南寧市民周秀秀說,演員對壯族信仰和文化的演繹很充分,這台復排的老劇觸動人心。

  《媽勒訪天邊》是壯族四大古老傳說之一,已有近3000年歷史。傳說在很久以前,壯族先民在寒冷和陰暗的山谷中期盼尋找天邊的太陽,渴望擁有光明和溫暖。一位美麗的壯族孕婦挺身而出,願意去尋找太陽。一路上,母親產下勒(壯語“兒子”之意),並教育他去戰勝艱難險阻完成使命。母親去世了,勒繼續前進,帶著母親的囑托和鄉親的期望到達天邊。

  1999年,南寧市藝術劇院以《媽勒訪天邊》為題材推出同名舞劇。全劇將史詩般的雄渾、絲絲入扣的細膩情感和獨具民族色彩的歡快情緒融為一體,運用現代的編舞、舞美、燈光、服裝等藝術表現手段,充分展示了廣西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壯族人民追求光明、勇敢堅定的民族性格,以優美的舞姿,向觀眾詮釋了親情和愛情。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元素,是藝術創作的富礦。” 《媽勒訪天邊》導演丁偉表示,壯族的歌、侗族的樓、瑤族的舞、苗族的節等,每一種元素對廣大觀眾而言都是新鮮的,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廣闊的創作空間。

  舞劇《媽勒訪天邊》將鬥雞舞、綉球舞、板鞋舞、蘆笙舞等在八桂大地上廣泛流傳的民間舞蹈與現代舞相融合,並緊扣故事展開,讓人耳目一新。歌圩、銅鼓、蘆笙、綉球、花山壁畫等壯族代表性元素的呈現,也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

  從1997年開始創作,歷時近兩年,《媽勒訪天邊》在1999年首次公演後獲得滿堂喝彩。2000年,《媽勒訪天邊》榮獲第二屆“荷花獎”舞劇金獎。此後,該劇先後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以及文化部第十屆文華新劇目獎、文華編導獎、文華表演獎,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七屆中國戲劇節中國曹禺戲劇獎,入選2003—2004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佳劇目”。演出足跡遍布廣東、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成為繼《劉三姐》《八桂大歌》後廣西舞台藝術精品的又一張名片。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