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璜生“七重旅途”和“珠江溯源”汕頭展出
http://www.CRNTT.com   2024-05-20 15:01:00


展覽以共時性的“七重旅途”和歷時性的“珠江溯源”兩種空間化敘事追蹤了王璜生在此行旅路上的變與不變,全景式地展現了藝術家的人生旅途。
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汕頭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新美術館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
4月26日至6月23日,“王璜生:七重旅途”暨“從這裡出發:珠江溯源記(1984-2024)巡回展/汕頭站”於汕頭美術館展出。
展覽展出了王璜生在藝術道路中不斷嘗試與探索的脈絡,除了水墨、丙烯、裝置、影像、綜合材料以及新媒體等媒介的探索,還展示了王璜生作為藝術家和美術館館長在藝術業界的耕耘和成就,是其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個展。
  中評社汕頭5月20日電/4月26日至6月23日,“王璜生:七重旅途”暨“從這裡出發:珠江溯源記(1984-2024)巡回展/汕頭站”於汕頭美術館展出。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汕頭美術館、廣州美術學院新美術館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本次大展由兩個分策展組成,分別是由策展人孫曉楓策劃的“從這裡出發:珠江溯源記(1984-2024)巡回展/汕頭站”和策展人沈森策劃的“王璜生:七重旅途”。

  展覽以共時性的“七重旅途”和歷時性的“珠江溯源”兩種空間化敘事追蹤了王璜生在此行旅路上的變與不變,全景式地展現了藝術家的人生旅途。

  其中,“王璜生:七重旅途”從藝術家對生命規律和社會本源的探索出發,提出回應生命問題的七個切面:泅渡/浮航、創傷/救贖、廢墟/慶典、個體/集體、呼吸/警訊、游線/異象、空間/邊界,以“群島”式結構鋪展開一張王璜生藝術行旅的多維地圖;“從這裡出發:珠江溯源記(1984-2024)巡回展/汕頭站”以回溯與展開的方式重現和回顧了王璜生行旅的藝術道路,擴展了王璜生1984年珠江溯源行動的文化維度。

  王璜生出生成長於改革開放經濟特區汕頭,親歷了現代中國歷史的轉折時期的他敏銳地捕捉到時代變遷之下的社會脈動,以“文化行者”和“人生旅者”的姿態不斷地在藝術創作和美術館事業中尋找邊界的突破口。展覽展出了王璜生在藝術道路中不斷嘗試與探索的脈絡,除了水墨、丙烯、裝置、影像、綜合材料以及新媒體等媒介的探索,還展示了王璜生作為藝術家和美術館館長在藝術業界的耕耘和成就,是其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個展。

  中國美協策展藝委會副主任策皮道堅認為,此次展覽內容結合了王璜生傳統和當代的藝術創作,感受到豐富的思想史和社會學的內容,展現了藝術家強大的調動和協調能力,獨立的藝術個性和藝術表達方式。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偉銘談到,通過展覽看到了王璜生在藝術理論和美術館實踐領域的成績建構。爆發出藝術家敢於冒險的精神和強烈的好奇心、表現欲望和表現的能力,以及視覺形態的形式,抒發了個體身處困境的思辨和感受。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公明認為,展覽勾起的集體性記憶和經歷,令我們想起曾經非常揪心但堅毅戰勝困難的時刻情景,藝術介入生活和社會起到的非常有效的作用。開幕至今,已有上萬餘觀眾專程前往汕頭美術館觀展,不少現場觀眾還參與了新作《浮渡》“寄語遠方”的活動。雅昌藝術、鳳凰新聞、鳳凰藝術、人民日報、南方都市報、南方人物周刊、藝術新聞中文版、藝訊網、收藏拍賣雜誌等重要媒體均對展覽進行了深度報導,到目前為止閱讀量近50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