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專家:中國建進攻型空軍 防外軍插手台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3 20:04:36  


中國空軍列裝的殲-10戰鬥機機群。(資料圖)
  中國特色的進攻型空軍

  美國防務專家解讀解放軍空中力量建設

  近兩年來,由于中美兩國最高領導人的努力和共識,兩國關系正沿著戰略協作的軌道發展。但是,美國國內部分人士出于根深蒂固的冷戰思維和霸權主義思維,總是一再挑起“中國威脅論”的言論風暴,試圖幹擾中美關系的發展。最近,美國《空中力量》季刊發表文章聲稱中國正在建設進攻型空軍,將嚴重威脅到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甚至呼籲五角大樓加强對中國的遏制。本刊特綜述相關報道,以饗讀者。本刊刊發此文幷非贊同其觀點,亦非證實其內容,僅供參考。

  綜述

  隨著空中力量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不斷提升,空軍建設已經成爲各國武裝力量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中國亦不例外,爲保衛國家主權,爲適應中國和平崛起的國家戰略,1999年11月,在中國空軍成立50周年的慶典上,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鄭重宣布中國將會“努力建設一支强大的、現代化的、攻守兼備的人民空軍”。在這個戰略方針的指導下,近年來,解放軍空軍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在部分美國右翼學者眼中,中國正常的空軍現代化却成爲了“建立全球性、進攻型空中力量”、“對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威脅”。美國防務專家埃里克·林-格林伯格就將江澤民主席的講話惡意曲解爲一種攻勢作戰思想。他認爲,中國空軍一直奉行的以本土防空作戰爲核心的防禦性戰略正在發生重要改變。中國空軍的裝備采購,人員訓練和作戰條令曾經一直圍繞國土防空作戰這一方針展開,如今爲貫徹江澤民主席所提出的攻勢作戰方針,中國空軍正在對戰機裝備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換裝,同時依照新的方針修訂現有的戰略、戰術和作戰條令,幷對訓練科目進行積極的調整。近些年來,中國空軍陸續獲得了大量的新型戰機,多兵種協同演練和綜合訓練的次數也顯著增加。

  埃里克斷言,中國正在發展一定的攻勢空中作戰能力,目的是威懾鄰國和駐亞太地區的美軍,斷絕任何外部勢力插手台海事務的企圖。他還將中國所要建立的所謂“進攻型空中力量”稱爲“有中國特色的進攻型空軍”,是一支在現有條件下,利用傳統的戰術攻擊平台來執行戰略打擊任務的新空軍。

  中國進攻型空中力量的發展曆程

  空中力量的進攻本質在杜黑的經典著作《制空權》中就得到了很好的總結和歸納。而在二戰中,無論是納粹德國空軍的近距空中支援還是英、美的大規模戰略轟炸,都是對空中力量進攻特性的充分發揮。冷戰期間,戰略空軍作爲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的組成部分,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作戰理論領域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美國相繼研制出了B-52“同溫層堡壘”、B-1“槍騎兵”和F-111“土豚”三種用于執行戰略打擊任務的轟炸機。美國《空中力量》雜志認爲,在這個進攻型空軍獲得巨大發展的時代,中國由于特殊的曆史原因和時代背景,錯過了這個機遇。埃里克在文中稱,人民戰爭思想所體現的利用低技術武器裝備以量勝質的觀念和中國對于蘇聯軍事援助的高度依賴造成了中國對于高技術現代化空軍的認知誤差。在這一時期,中國空軍沒能掌握可靠的、超出本土領空範圍的遠程戰略轟炸能力。

  埃里克認爲,毛澤東提出的“人民戰爭”思想的確適合那個時代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的實際情况,但是其本質上是一種防禦性思想。發展進攻型空軍的攻勢作戰思想與打人民戰爭的防禦作戰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馳的一對矛盾。要想擁有强大有效的戰略空中打擊能力,必須滿足至少三個條件:技術先進、性能優异的戰機;强大的指揮、控制、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C2ISR);以及完善的飛行員訓練體系,最後這一點尤其重要。而人民戰爭思想恰恰是立足現有低技術裝備戰勝擁有技術優勢之敵,根據這一理論,解放軍完全有能力依靠低技術武器——而非戰略轟炸機之類的高技術兵器——抵禦敵人的任何侵略幷最終取得勝利。而且鑒于當時的國際國內局勢和國力狀况,中國在建國之初必須奉行本土防禦作戰思想,對于中國空軍來說,最主要的使命就是保衛本國的領空不受侵犯。因此,中國空軍幷沒有大力發展用于遠程戰略攻勢作戰的現代化武器系統,而是裝備了大量的蘇聯在朝鮮戰爭時期研制的戰術飛機。

  影響解放軍空軍建設的第二個消極因素是中蘇關系的波折。不可否認,在中國空軍初創時期,來自蘇聯的大量軍事援助——包括飛機和人員培訓等——使其迅速成長爲一支强大的空中力量,但是對蘇聯軍事援助的嚴重依賴也大大削弱了中國自行研制先進戰機的能力,同時制約了本國軍事思想的進一步發展。1960年,中蘇公開交惡,蘇聯單方面中止對華軍事援助的行爲對當時正處于成長期的中國空軍而言是一個沉重打擊。自此中國從外界獲取先進軍工技術的大門被關上了,中國剛剛萌芽的進攻型空中作戰理念也胎死腹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中止對華軍援的後果開始逐步顯現,一邊是大量亟需換裝的落後戰機,一邊是基礎極其薄弱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技術儲備,中國空軍陷入了空前窘境。在這種情况下,仿制成了中國空軍實現裝備更新換代的唯一出路。上世紀70年代,大量國産戰機開始進入中國空軍服役。

  由于上述原因,直到70年代初,中國才開始嘗試研制國産戰略轟炸機,該項目後來由于技術和資金方面的困難最終下馬,隨後中國空軍又制定了一個爲轟-6換裝“斯貝”渦扇發動機的方案作爲替補,但最後同樣因爲資金問題而被取消。盡管後來中國對現役轟-6的航電和機載電子對抗系統都進行了技術升級,但是這離戰略空軍,進攻型空軍還有著遙遠的路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