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美國戰費龐大和“經濟堪憂”的聯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6 09:46:55  


  中評社香港11月6日電/美國《世界日報》發表社評表示,華爾街股市一時的升沉,不一定能反映長期的經濟走勢。不過,在聯邦準備基金會10月31日宣布降息後,道瓊工業指數11月1日反而重挫362‧14點。降低利息通常是有利股市上揚,這次的變化,顯示投資人對通貨膨脹的憂慮,更從種種數據中可以看出“經濟堪憂”的前景。

  社評表示,石油價格近週來暴漲,每桶破96元,“百元噩夢”近在眼前。基本原因固然是求過於供,供應量趕不上需求量。但其中仍有人為操縱,甚至故意減產等因素。

  土耳其因受到伊拉克境內庫德族侵擾邊界,一度動員部署,揚言不惜對伊用兵,劍拔弩張,一場新戰爭幾乎就要爆發;中東地區緊張氣氛急劇升高,油價應聲而漲。幸經各方協調,局勢暫告緩和,但油價居高不下,恰如俗語所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油價驟起之後不能驟落,世界各國包括台海兩地,大嘆油荒,短期間難期好轉。

  社評指出,美國是世界經濟的龍頭,興衰振靡,影響都是全球性的。市場上“經濟堪憂”的心態,一大部分就是“憂”在美國。

  有人說,“世間沒有好的戰爭,沒有壞的和平”。斯言也,似乎過於籠統,把嚴重而複雜的問題過分簡化了,但如果單就眼前的戰爭而言,得與失,好與壞,應該不難判斷。

  從2001年九一一驚爆至今,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投下的戰費,已超過8000億元。根據中立性研究機構“戰略與預算估算中心”推計,到今年年底,美國打伊戰的財務支出將超過了越戰的耗費。越戰的結果是甚麼?

  社評說,布什總統週前向國會提出460億元緊急撥款的要求,使得2008年度用於伊、阿兩國的戰費達到1964億元。緊急撥款是為了加強美軍購置防彈衣、裝甲運輸車輛等,以減少“自殺炸彈”襲擊的損害。支援前線作戰,義不容辭,可是,這樣“無底洞式”的填下去,何日方是了局?

  已經花掉8000億元,換來了甚麼?伊拉克人抱怨他們現在的日子並不比胡森在位的時候好。流離失所的難民有好幾百萬,不同教派、種族之間的內戰已經發生。美軍佔領得到的回應,是越來越疏離的冷漠,越來越升高的仇視。

  對美國本身而言,戰爭是莫大的消耗,不談人命的犧牲,單單是財力物力的損耗,已經是得不償失,影響到“基本面”了。

  大量戰費勢必排擠了其他需要的開支。民主黨佔多數席次的國會,通過了有關兒童健康保險等法案,遭布希否決。白宮所持的理由是,擔心開支無度,政府難以負荷。同時也批評民主黨有意擴大政府的職能,重蹈“大政府”之失。

  行政部門的顧慮固然言之成理,但與軍費相比,為全國兒童健康都能保險,應該更合乎“熱情的保守主義”精神。難怪在許多不同場合,諸如災區重建,或興建新的學校、醫院、圖書館、教堂、慈善事業,人們無意中會發出感嘆,“只要伊拉克停戰一天,省下的錢就夠了”。

  安邦定國的大計,不應單從金錢上衡量;可是,錢若花得太多,花了又未必見到效果,就不能不精打細算一番。

  社評認為,若干激進人士和團體的反戰示威,不一定引起普遍的回應。可是,當人們想到,布希七年前就職時,美國政府尚有歲計賸餘,如今卻是重債纏身。布希上台時,汽油每加侖1.46元,如今逼近4元關口。大多數老百姓也許不明白高深的政略戰略,搞不清複雜的經濟學理,但大家會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去思考,去比較。

  “經濟堪憂”恐怕不止是經濟問題。明知打不出結果而仍要繼續打下去,這場戰爭才真正堪憂。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